20170812传习录心得23陈九川录

身、心、意、知、物是一件。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充塞空间称为身,主宰作用为心,心的发动就是意,意的灵明就是知,意所涉及的就是物,都只是一回事。意是不能悬空的,必须牵涉到事物。所以,要想诚意,就跟随意所在的某件事去‘格’,剔除私欲而回归到天理,那么,良知在这件事上,就不会被蒙蔽而能够‘致’了,诚意的功夫正在这里。阳明先生以“正心”、“诚意”来代替“格物”的观点,使许多学者仁人深受教益,但也遭到一些人的反对。

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心灵上那种真正的宁静,是一种境界。尽管在品德情操上已经修炼到很精微的程度,可是一点也不表露出来,这是一种“静”的境界;虽然睿智足以洞察一切,却能保持沉默和冷静,一声不响,这也是一种“静”的境界…

如何致知?先生说:你的那点良知,正是你自己的行为准则。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只要你不去欺骗良知,真真切切地依循着良知去做,如此就能存善,如此就能除恶。此处是何等的稳当快乐!这些就是格物的真正秘诀,致知的实在功夫。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812传习录心得23陈九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