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 Richardson 微服务系列

Chris Richardson 微服务系列全 7 篇:

1. 微服务架构的优势与不足

http://blog.daocloud.io/microservices-1/

概述:

优势:

首先,通过分解巨大单体应用为多个服务方法解决了复杂性问题;

其次,这种架构使得每个服务都可以有专门开发团队来开发;

再次,微服务架构模式使得每个微服务独立部署,开发者不再需要协调其它服务部署对本服务的影响;

最后,微服务架构模式使得每个服务独立扩展。

不足:

第一,微服务只是结果,而不是最终目的,微服务的目的是有效的拆分应用,实现敏捷开发和部署,不要陷入本末倒置;

第二,微服务应用是分布式系统,由此会带来固有的复杂性;

第三,同时更新多个业务主体的事务很普遍,在微服务架构应用中,这需要更新不同服务所使用的不同的数据库,分区的数据库架构是一个挑战;

第四,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应用的测试;

第五,微服务架构模式应用的改变将会波及多个服务,比如,你在完成一个案例,需要修改服务A、B、C,而 A 依赖 B,B 依赖 C,你需要更新服务 C,然后是 B,最后才是 A;

第六,微服务应用的部署。

2. 使用 API 网关构建微服务

http://blog.daocloud.io/microservices-2/

概述:

使用 API 网关的最大优点是,它封装了应用程序的内部结构。客户端只需要同网关交互,而不必调用特定的服务。API 网关为每一类客户端提供了特定的 API,这减少了客户端与应用程序间的交互次数,还简化了客户端代码。

不足是它增加了一个我们必须开发、部署和维护的高可用组件。并且API 网关变成了开发瓶颈。为了暴露每个微服务的端点,开发人员必须更新 API 网关。

3. 微服务架构中的进程间通信

http://blog.daocloud.io/microservices-3/

概述:

在单体应用中,各模块之间的调用是通过编程语言级别的方法或者函数来实现的。而基于微服务的分布式应用是运行在多台机器上的;一般来说,每个服务实例都是一个进程。因此,如下图所示,服务之间的交互必须通过进程间通信(IPC)来实现。

Chris Richardson 微服务系列_第1张图片

4. 服务发现的可行方案以及实践案例

http://blog.daocloud.io/microservices-4/

概述:

对于基于云端的、现代化的微服务应用而言,服务实例的网络位置都是动态分配的。由于扩展、失败和升级,服务实例会经常动态改变,因此,客户端代码需要使用更加复杂的服务发现机制。

5. 事件驱动的数据管理

http://blog.daocloud.io/microservices-5/

概述:

微服务架构中的数据访问变得复杂许多。每个微服务拥有的数据专门用于该微服务,仅通过其 API 访问。这种数据封装保证了微服务松散耦合,并且可以独立更新。但如果多个服务访问相同数据,架构更新会耗费时间、也需要所有服务的协调更新。

更糟糕的是,不同的微服务通常使用不同类型的数据库。现代应用存储和处理各种类型的数据,而关系型数据库并非总是好选择。对于一些使用场景,特定的 NoSQL 数据库能提供更方便的数据模型、更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譬如,服务使用 Elasticsearch 这样的文本搜索引擎来存储和查询文本;同样地,存储社交图谱数据的服务可能需要使用 Neo4j 这样的图谱数据库。因此,基于微服务的应用通常会混合使用 SQL 和 NoSQL 数据库,即多语言留存(polyglot persistence approach)。

分区的、多语言留存的架构对于数据存储有很多好处,包括服务的松耦合、更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然而,它也确实给分布式数据管理带来了挑战:其中一个挑战是如何实现业务逻辑,保持多种服务的一致性,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实现检索多个服务数据的查询。

6. 选择微服务部署策略

http://blog.daocloud.io/microservices-6/

概述:

微服务应用由几十甚至数百个服务组成。服务用不同的语言和框架写成,每个都是一个小应用,包括特定的部署、资源、扩展和监控需求,例如,根据服务需求运行若干数量的服务实例。此外,每个服务实例必须配套提供适当的 CPU、内存 和 I/O 资源。更具挑战性的是,尽管如此复杂,部署服务还必须快速、可靠和性价比高。

微服务部署的模式有多种,包括单虚拟机单服务实例和单容器单服务实例。另一个让人倍感兴趣的微服务部署方法则是 AWS Lambda,无服务器部署方案的代表。

7. 将单体应用改造为微服务

http://blog.daocloud.io/microservices-7/

概述:

采取逐步重构单体应用的策略。逐步构建一个由微服务构成的应用,与单体应用并行运行;随着时间推移,原先由单体应用实现的功能不断收缩,最后或者完全消失,或者转变为微服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