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初夏》

《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关于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传世。


诗歌赏析

苏轼的这首《阮郎归•初夏》便是描写闺中女子生活之作,充满着少女楚楚动人的情愫。初夏微热的南风吹进打开的窗子,一枚棋子着枰的声音传来,清晰而坚定,惊断了闺中女子白日里的小憩。女子推门而出,才发现一场不露声色的小雨刚从院中匆匆而过。风雨把荷叶折了一角。石榴花经雨水一洗,越发红得如火焰一般。女子捧着精致的玉盆到池边戏水,水珠溅到荷叶上,散开又滚到一起。

整首词展现了初夏里女子的闲适生活,可谓精致而细腻。沉香缭绕、女子酣梦、纱窗幽碧、玉盆纤手,水如琼珠……这一切,令我们依稀走进了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的《花间词》境。但一个“棋声”又让你觉得这不该是温庭筠笔下充满脂粉气的女子,而更似能与丈夫“赌书消得泼茶香”的李清照,精致中洋溢着书卷的气息。

“薰风初入弦”可能不太容易理解,“薰风”有多种含义,既指上古舜时的一首《南风》古曲,也指初夏的南风。每当南风吹起的时候,人们就会唱起《南风》这首歌,迎接夏天的到来。而这“薰风”是“初”“入弦”的,即今年第一次吹来,虽然诗人从未说透,却处处都能让人体会到这是夏天的初始。更妙的还在“咽新蝉”三个字上。一个“咽”写出了“蝉”之“新”。这是初夏的蝉,所以不会像盛夏的蝉那样声嘶力竭地聒噪不休,而是低低地叫着。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5月5日到5月7日之间。“立”是“确立”的意思,标志着夏天的正式开始。从立夏开始,白天越来越长,气温渐渐升高,雨水也多了起来。民间有“立夏落雨,谷米如雨”之说,认为立夏这天降雨是庄稼丰收的好兆头。古代帝王在这一天要身着朱色礼服,与众臣子一起,到郊外祭祀,举行迎夏仪式,隆重迎接夏天的到来。有些帝王还会给臣下赐冰,以抵御即将到来的酷暑。

立夏的众多习俗中有一事十分有趣,那就是午睡。立夏之后,白昼变长,天气炎热,晚上休息不好,白天就很容易困倦,而高温又常常使人提不起食欲,日渐消瘦。为了保养好身体,在夏天到来之后,古人往往会在午后小憩一会儿。白日睡眠较浅,所以常常容易做梦。《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便是在梦中邂逅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柳梦梅。至于今天苏轼词中那个被棋声打断的梦里有什么,就只能留待我们每个人去填补了。

夏天在苏轼笔下是闲适、慵懒的。你的夏天是什么样的呢?别像往常那样奔忙了,在每个燥热的午后,找个清凉的角落,美美地睡个午觉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阮郎归•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