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不久我带5岁儿子看迪士尼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电影描述疯狂爱好音乐的墨西
哥男孩米格自制吉他参加“亡灵节”音乐大赛,奶奶因为他违抗“不得触碰音乐”
的祖训,盛怒下把吉他摔坏,米格只好到逝去的歌神纪念堂去偷吉他,结果坠入死后
的幽冥世界。
纵然电影把死后的世界描绘得团花锦簇,孩子还是害怕死亡,影院内哭喊
尖叫声还是不绝于耳,不少父母不得不把孩子带出影院。
生活中孩子常问及死亡相关话题,但父母往往刻意回避。
原因可能是:
孩子年纪幼小,距离死亡遥远,谈它为时尚早;
孩子心灵脆弱,死亡话题沉重,造成心理阴影;
生死课题深奥,父母不甚了解,不知如何回答;
人之本性都期盼性的欢愉,却恐惧死的阴郁。和孩子谈死亡比谈性更具挑战。
2.
应认真回答孩子关于死亡的问题。
死亡距离孩子并不遥远,生活中死亡痕迹随处可见:
“秋日落叶飘零、豢养宠物死去、家中祖辈病逝、影视角色死亡”这些话题无法视而不见。
和死亡相遇,是每个生命必经过程,可能随时降临。不能避而不谈,毕竟这就是生活的本真,需认真思考和学习。
《寻梦环游记》中提到“亡灵节”是墨西哥一家老小隆重庆祝的节日,死亡既是生命的归宿,也是新生命的开始。
毕淑敏在其作品《世界如锦心如梭》一书提及在尼泊尔孩子从小就看到火葬,大人对小孩并不避讳,死亡对大人孩子而言都是生活中极其自然事情,如太阳东升西落,如月亮阴晴圆缺。
不能拿走孩子感受痛苦的体验,正如不能剥夺孩子享受幸福的时光。
与其让孩子压抑悲伤,不如引导孩子宣泄恐慌:
回避不谈或善意欺骗,疑问和恐惧深埋孩子心底,影响孩子识别悲伤,表达情绪的能力。这也和培养孩子情商息息相关。我们唯有直面内心悲伤,方可以柔软的心体贴他人。
如果“江歌案”中的刘鑫能够真正体会到江歌母亲丧失女儿的悲痛,就不至于将江歌母亲的微信拉黑,甚至拒绝出庭作证。
3.如何回答孩子关于死亡的问题:
谈话前:阅读书籍,正视死亡:
如果父母没有提前做功课,当孩子问及死亡相关话题时,常常措手不及,回避话题。
通过深入阅读、正视死亡,反省生活重心,父母回答孩子死亡话题也会更从容不迫。
正视死亡如同直视骄阳,总是让人畏惧,引发焦虑,但能帮助反省人生。人生就像坐一趟列车,很多时候,当你以为自己在前进,其实在后退。
唯有面对死亡之时,一个人的自我才真正诞生。——圣·奥古斯丁
托尔斯泰的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写出了人面临死亡的觉醒。自私的法官伊凡·伊里奇得绝症,死亡临近时,才觉知心灵深处的全新感受。他为一生只求名利,给家人带来痛苦感到愧疚。最终他没有在疼痛中死去,而是在充满爱心的愉悦中阖眼。
现实生活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849年11月16日被执行死刑前一刻才脱离死亡之吻。此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变,反省自己,写出了多篇挖掘人性的名著。其作品也被誉为代表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所幸的是,觉醒不都是需要自己濒临死亡才体会,可以来源于生活点滴。拿我自己亲身经历为例,今年6月一次体检,我意外发现有个较大的肾结石,医生说除非奇迹才能自行排出石头,要动手术才能取出,手术后不排除复发可能进行二次手术。我预定了住院时间,取消了去台湾的旅行。
那段时间心情非常灰暗,但我没有放弃药物排石的可能性,每天服用金钱草颗粒,上蹦下跳。结果在动手术的前夕复查,结石居然被排出。
这次戏剧性变化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知,以前经常工作到12点,现在改为10点半上床和孩子讲故事。我还找了一些探寻死亡的书籍来看,比如陆幼青的《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欧文·亚隆的《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阿图·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别》。
人世间一切智慧和思索的目的,最终都可归结为一点:教给我们如何才能不畏惧死亡。——蒙田
谈话时:简单坦诚,有耐心,多倾听:
简单说死了或去世了,坦诚以告,不要欺骗孩子。如果孩子一下难以接受,就紧紧地抱着他,听他发泄心中的悲伤。
刚开始他会害怕哭泣,但你只要抱着她,听他哭泣,感受他的悲伤,就可以了。
曾经我被儿子问及死亡的话题时,都是善意欺骗。
今年四月,我和他一起看恐龙童话剧《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童话剧快结束时,霸王龙为了让甲龙宝宝逃离凶恶的吉泰龙毒手,骗甲龙宝宝比赛,谁先到远处的小山,谁就第一名。
两幕场景一直印在我脑海,舞台灯光分成两个区域:一边射灯照在往小山上快乐奔跑的甲龙宝宝,一边大灯聚焦和凶恶的吉兰泰龙搏斗至死的霸王龙。生死反差让孩子和我都落泪了。
儿子红着眼睛盯着我问,“爸爸,霸王龙没有死,对吗?”
“霸王龙和吉兰泰龙打架累了,睡着了。”
“那他们比赛谁赢了呢?”
“甲龙宝宝赢了。”
“霸王龙什么时候醒呢?他跑得快,会超过甲龙宝宝吗?”
“霸王龙永远醒不过来了。”
“坏爸爸,大骗子,你不是说他累了睡着了吗?”
儿子双手、双脚打我、踢我,又开始大哭...... 我只是紧紧地抱着孩子,很苍白地指着出来谢幕的演员说,“宝宝,你看霸王龙不是醒过来说再见了吗?”但孩子并不买账。
在此之后一个多月,我就遇到了检查出结石的事情。后来我也买了宫西达也的霸王龙丛书。讲给儿子听,并且和他、太太一起演霸王龙的故事:霸王龙如何喜欢他的宝宝,如何和吉泰龙搏斗到最后一刻。儿子特别喜欢和我们一起演绎,演到霸王龙死了,他仍然会伤心,流泪,但是平静多了,知道霸王龙死了,但永远爱他的甲龙宝宝。
推荐特雷西·莫洛尼幼儿情绪管理绘本《我不愿悲伤》、《爷爷变成幽灵》、《再见,爱玛奶奶》讲述了许多幼儿从悲伤的事情恢复的沟通方法。
4.
那天看《寻梦环游记》,儿子虽有点害怕,但坐在我膝上,靠在我怀里看完了全程。我牵着他的手,走出影院时他轻轻叫我。
“怎么了,毛豆?”
“最后哥哥唱的歌都把我感动了,我都快要哭了!”
“啊? 是吗?”
“嗯,我真的快要哭了,我好想念爷爷。”
他肯定的重复了一遍,看这他稚嫩的脸,我突然心生感动。然后蹲下身来,张开双臂,示意和他拥抱。我的头脑中也盘旋着影片中男孩唤醒失忆曾奶奶Coco的歌,那首歌Coco早逝的父亲经常给她哼唱:“请记住我,虽然再见必须说,请记住我,眼泪不要坠落。”
悲欢离合是孩子成长中的光影和色彩,或许黯淡,或许明亮,但正是它们让孩子成长立体而缤纷。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幸福的感受,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