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高筑,断臂求生,重庆首富跌落神坛

债务高筑,断臂求生,重庆首富跌落神坛_第1张图片


本文转自“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马慕杰,题图:IC photo


昔日“中国摩托车之王”终于还是败倒在四轮时代。


2020年8月12日,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帆”)发布公告称,力帆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力帆控股”)司法重整申请被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


就在5天之前,力帆集团刚刚发布公告表示,2017年以来,力帆控股持续面临债务风险,虽竭力制定相关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化解相关问题,但仍不能彻底摆脱其流动性危机。为妥善解决力帆控股的债务问题,保护广大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利益,力帆控股认为其具有重整价值。于是,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


这意味着,已经苦苦支撑三年之久的力帆控股自救无望,放弃挣扎。


公开资料显示,力帆成立于1992年,历经28年的发展,目前已迅速发展成为以新能源产业为战略发展方向,融科研开发、汽车、摩托车和发动机的生产、销售(包括出口)为主,并投资金融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力帆控股共持有力帆47.08%的股份,是其最大股东。


力帆也曾风光一时,被称为“中国摩托车巨头”。2000年11月25日,力帆成功登陆A股,成为中国首家上市A股的民营乘用车企业。作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力帆创始人尹明善因此一举登上了“重庆首富”的宝座。


时移势易,纵然尹明善曾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叱咤风云的商业精英,但依旧没逃过命运的安排。在时代的变迁里,伴随力帆造车的仓皇衰败,力帆转型这场仗终究还是打输了。


不过,近日有消息指出,吉利集团拟入主力帆股份。对此,吉利汽车则回应“没有此事”。截止发稿前,力帆股份市值为53.6亿元。相比2010年上市后高达100亿的市值,力帆股份市值暴跌近5成。


昔日“摩托车巨头”,创始人曾为重庆首富


曾经有多辉煌,如今就有多凄凉。


回首往昔,更令人忍不住唏嘘的是,力帆曾是中国实体产业的“巨人”,辉煌无两。


1991年某天,尹明善在与摩托车厂的朋友聊天时听对方说起,他每个月都需要到河南去买几百台发动机,价格很高而且质量很差。这是因为,当时重庆本地的两大摩托车巨头嘉陵与建设都不愿意把发动机卖给小修理厂。


闻听此言的那一刻,一直寻找“大干一场”的尹明善意识到机会来了。尹明善要自己生产发动机卖给那些无奈“舍近求远”的小厂。


方向有了,路就有了。1992年,尹明善注册成立了力帆的前身“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开始正式迈入摩托车行业。彼时,尹明善的主要经营战略是,去建设集团的维修部将发动机的主要零配件买过来,然后自己组装发动机,成本只需1400,但可以卖到近2000元。


虽然才刚刚成立,尹明善自信且野心满满。据悉,创业之初,尹明善即向9名员工宣布:我要造出全中国、全世界没有的摩托车发动机。


很快,尹明善便在市场崭露头角并逐渐站稳脚跟,力帆的发动机也在一时间畅销全国。1994年,力帆又在全国率先开发出四冲程100型发动机,该机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第一里程碑,随后力帆又相继开发出90、100型电启发动机。


某种程度上,力帆在摩托车行业的驰骋犹如安装了自己研制的强力发动机,一路狂奔不停。2000年3月,力帆成为重庆第一家拥有进出口公司的民营企业。同年8月,力帆以5580万元收购寰岛足球俱乐部,当年即勇夺足协杯冠军,成功实现“八年寒窗无人问”一球成名天下闻。


与此同时,力帆还不断发力海外市场。2001年12月,力帆车手驾驶LF150GY摩托成功飞越南母亲河——红河,这也是中国摩托车在海外的第一次飞越。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全年,力帆销售收入达18亿元,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位列全国同行业第二名,摩托车发动机年产销量150万台,位居全球第一,力帆进入全国私营企业前8强。


“如果说以前我是被生活的潮水裹挟向前的话,现在,我该做自己真正的事业了,像骑士堂·吉诃德那样,手持长矛,向命运的风车挑战。”尹明善曾说过,他最满意的就是自己这“一颗脑袋”。


事实上,那时的尹明善的确是命运的反抗者与主宰者。与许多“英雄出少年”的中国企业家不同,尹明善可以说是大器晚成,一生传奇且极富戏剧性。


尹明善生于1938年,是重庆涪陵人,今年已82岁高龄。1958年,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20岁的尹明善经历了一场无妄的牢狱之灾,一关就是十八年。


1979年,不惑之年的尹明善终于重见“光明”,他的人生也从此进入高光。坚忍的人往往是可怕的,尹明善也一样。凭借着一腔热血与过人的商业头脑,尹明善后来的商业路途一路日光。当然,这同时,尹明善也成就了自己的财富地位。


2003年,尹明善以5.2亿元的个人净资产,被福布斯列为中国的50名富豪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这一年,摩托车行业迎来发展拐点,力帆也由摩托车逐渐转向汽车行业。2003年8月,力帆收购了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80%的股份(后增持到95%),并将企业名称改为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2006年1月,力帆520全球同步上市发布会上,力帆推出了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力帆520。


2010年11月,力帆股份在上海证劵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首家整体上市A股的民营乘用企业,尹明善也因此成为了重庆首富。2016年胡润百富榜,尹明善以130亿财富排名第213位。


力帆造车之殇:债台高筑、断臂求生,月销量仅为个位数


命运并不总是垂青尹明善。在造车这条路上,力帆不再沿承其在摩托车时代的好运气。


十余年来,尽管力帆在汽车领域动作频频,推出了多款车型,但依旧没燃起一丝火花。不管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力帆似乎都与之有缘无份。


或许是吃到了摩托车出口的红利,力帆汽车自开始便瞄向了海外市场。公开资料显示,从2007年至2013年短短几年时间,力帆汽车出口量从4990辆上升至近6万辆,增长率达1000%,力帆汽车在海外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目前,力帆汽车旗下的全线产品都实现了出口,从轿车到SUV,再到力帆微车,全线产品都在参与全球市场的国际化竞争。


这在如今听来甚至有些尴尬。要知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1-5月,力帆乘用车汽车销量为257辆,同比下降87.49%。其中,2020年5月,力帆仅卖出去6辆车。


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力帆的销量就已经开始走上下坡路。2016年,力帆汽车还陷入了新能源“骗补”的漩涡。彼时,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收到财政部下发的处理决定,公司不符合新能源汽车补贴申报条件车辆共计2395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达1.14亿元。


“傻瓜才不抓住现在的机会搞新能源汽车。”尹明善曾如是表示。而至此,力帆汽车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已步履维艰。根据公开数据,2015到2018年,力帆新能源汽车销量节节下滑,分别为14874辆、5550辆、7738辆和10166辆。2019年前5个月,力帆新能源车销量仅为1011辆,同比暴跌57.77%。


众所周知,造车是个极其烧钱的行业。持续不断的造车投入与连年不佳的销量也将力帆一步步推向了大额亏损及债务高企的深渊。


根据力帆股份业绩报告,2019年全年,力帆实现营收74.49亿元,同比下滑32.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46.82亿元,同比下降1950.83%;2020年一季度,力帆实现营收5.6亿元,同比下降74.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亏损1.97亿元,同比下降103.06%。同时期内,力帆资产资产负债率继续上升,高达约86%。


此外,力帆股份还面临着高额的诉讼仲裁。力帆股份近期公告显示,截止到今年6月18日,公司涉及诉讼案件392件,涉及金额29.06亿元。其中,尚未开庭案件82件,涉及金额5.8亿元。


为了解困,力帆股份也曾两次变卖资产。2018年12月,力帆将旗下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以人民币6.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理想汽车,后者因此获得乘用车生产资质。紧接着,2019年,力帆汽车将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力帆汽车生产基地以33.1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了重庆市两江新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


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力帆走出泥潭。


“力帆虽然入局时间并不算晚,但其主打的低端路线如今已无人买单。在新能源车领域,因为质量等各种问题,力帆一直也没有大规模对外销售。在当前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时代,力帆被淘汰出局也并不意外。”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汽车专家张翔对投中网表示。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尹明善的儿子尹喜地喜玩名车,有着“中国玩车第一人”的称号。据悉,他是中国第一辆布加迪威龙(堪称世界上最贵汽车)的拥有者,爱车如命。


可惜的是,这种热爱却没有注入到力帆造车的基因里,尹喜地也并未能为力帆力挽狂澜。


“八旬不退,力帆衰颓;后继有人,力帆腾飞。”尹明善曾如此感慨。尹明善或许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即使已经隐退,年过八旬的他有一天也得站在这个曾一手打造的神话面前,目送帝国迟暮。


冰火两重天,新能源汽车依然前路漫漫


力帆不是在2020年倒下的第一家车企,抑或也不是最后一家。


两个月前,明星造车新势力企业拜腾被爆陷入经营危机。报道称,根据内部人士透露,拜腾公司目前只剩下躯壳,上海办公室与北京办公室也已撤租。8月10日,约80名拜腾汽车员工聚集维权,要求拜腾支付此前拖欠的薪资。


更早之前,博郡汽车董事长黄希鸣曾发布声明称,博郡汽车遭遇严重经营困难,公司已决定重新定位公司的商业模式,争取创造正向现金流。可7月29日,一份媒体曝光的博郡汽车内部文件显示,控股股东融资宣告失败,公司已无恢复正常经营的可能性。经公司股东会决定,今年8月1日—10月31日期间,公司进入“歇业”状态,“歇业”期满后随即开始进行“解散清算”。


可以说,不管往日处境多不相同,这些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如今深陷困顿的共同原因都指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断裂的资金链。


“造车对资金的要求很高,能够持续靠外部资金输血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张翔告诉投中网。此外,也有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人对投中网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是重资产、大资金投入的行业。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上,融资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


而在市场的另一端,一场新能源汽车的上市潮却正在上演


2020年7月30日晚,理想汽车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第二家在美IPO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开盘首日,理想汽车股价直线拉升,最高涨幅超50%,最高股价达17.5美元。截止发稿前,理想汽车市值超120亿美元。


继蔚来、理想之后,小鹏汽车也于近日正式开启了赴美上市征程。8月8日凌晨,小鹏汽车向美国证监会提交IPO文件,拟于纽交所上市。


一面是低至冰点的破产风暴,一面是热闹非凡的资本冲刺。国内造车新势力赛场上,无疑将迎来新的景观。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造车新势力企业而言,上市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造车新势力上市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依旧存有风险。一般而言,一家车企若要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销量至少要达10万辆。按照这个标准,目前国内的造车新势力还有很大差距。”张翔提到。


正如上述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人所说的那样,虽然当前国内造车新势力的窗口期正在关闭,但市场格局仍未至终局。


本文转自“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马慕杰,题图:IC photo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债务高筑,断臂求生,重庆首富跌落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