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跟大人一起看电视,曾跟风用恶毒的言语骂电视里的角色:“这个死女人,真可恶”。那时候的我并不能自主判断角色的好坏,大人们的一言一行对我来说都是无可驳斥的真理。
现在想想,那时男人和女人对角色的谩骂,更多的或是出于对同性的排斥,或是出于作为男性,在性别上的优越感。
更年轻些时,我初入社会,尚未经历生活的磨难,且不知深浅,似乎是出于本能,认定一些职位较高、作风较凌厉的女同事是可恶的“老女人”。
现在想想,那时我对她们的恶意,只因为嫉妒作为同类的她们,爬到了高位。由于自小对同性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我潜意识里认定她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定是走了不为人知的捷径。我诋毁她们,这样显得我很有正义感,很高尚,与她们不同。
我甚至曾为我洞悉了同性的本质而感到沾沾自喜,然而前段时间,我的一段亲身经历将我从自我感觉良好的云端拉到了地面。从那以后,我的想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事情不大,把它说成是语言暴力会显得我特别玻璃心。然而因为生性敏感,我的确从中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
一个同事,比我年纪小几岁,只因为在工作上总不能占上风,就明着暗着讽刺我是“老女人”。在知道她意有所指的那一刻,因来自同性的恶意生出的悲凉感比愤怒更早充斥我的内心。
在我看来,工作场合的竞争理所当然,竭尽全力是本分,我并没有故意要侵害她的利益,她也没有理由因为工作得不到认同就冲我出气。然而就在我准备反唇相讥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想起来我也曾在更年轻时这样不公平地评价别人,这似乎是一种轮回和报应,于是我不得不释然,笑笑作罢。
理性想想,对同性没来由的恶意,十之八九是出于嫉妒心。因为在某方面自认比不过某位同性,就要在内心暗暗的嫉妒她,进而用既不相干,又毫无道理无从考据,又极其容易输出的语言攻击她,这恰恰从侧面证实了作恶之人的卑微心境。
因为妒忌而排挤同性,只会妨碍个人成长,给自己的人生路添堵。所有的过来人都知道,即便是结了婚,有几个聊得来的闺蜜有多么重要,因为枕边人,大概率是个两面三刀的大猪蹄子。
女人自古就非常不容易。近一百年前,女人尚且需要裹足。在封建社会,她们更多地被视为男人的财产、传宗接代的工具,命运不济的,甚至沦为玩物。
女人在1950年获得主动提出离婚的权利,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尚且有不少女人因为拒绝不喜欢的男人,或者坚持要离婚而丧命。那些观念跟不上文明发展的人,使女人离内心渴求的那份自在和安全感距离更远。
比起男人,女人生就一副更弱、更易被时光摧残的躯体,女人的青春总是更短暂些。女人青春的价值被无限放大,很多时候,它被当做资本,甚至是唯一的以及最大的资本来看待。
男人的青春可以用来犯错,他们更容易被原谅,而女人,即便只是没有在年华正好时定下终生大事,也大抵会被认定是一个失败的人,被男人和女人明着暗着嘲讽,更勿论如果是犯了错。女人生来感性,并不是每一个女人都修得一副钻石心肠,她们白天当着外人的面只能强颜欢笑,负面的情绪一旦外露就容易被认定是怨妇,她们只能在孤寂黑夜将不争气的泪水流淌成河。
这个看上去开明的社会,它不仅要求女人扮演好她们在封建社会该扮演好的贤妻良母的角色,还要求女人要具备跟男人一样独立的能力。比起封建社会,女人并没有活得更轻松自在,只不过,比起裹足不前,女人更愿意为来之不易的自由付出相应的代价,譬如努力求学、努力工作,女人想要或者能够承担的,并不是无端而来的刻薄谩骂。
女人的性情大抵是脆弱的,坚强只是一种姿态。在这个开明的社会,不当的评论时而从封建社会穿越而来,有那么一小股力量,仿佛想将女人拉回到暗色的历史中。深夜打车遇到危险时,她们无端收到类似“正经女人哪会大半夜在外面游荡”的评论。那时,出生在文明社会,接受了高等教育,为了实现独立而加班到深夜的女人被杀得措手不及、百口莫辨、欲哭无泪。
也就是在这个开明的社会,女人若是茕茕孑立,独善其身,即便是美成俞飞鸿,也无可避免会成为大多数人眼中的异类。女人更应该做的,似乎是到了一定年龄,就低头做恭顺状,接受“心仪”异性的照拂,让婚姻成为她部分灵魂的避风港。在这个开明的社会,比起在职场上与人厮杀,在很多人的眼里,女人更应该拥有的身份,似乎依然是X太太、X妈妈、X家女儿……
在这个开明的社会,除却良性竞争,少一些对同性的妒忌和排挤,女人才会活得更大气、更美好。
文/编辑:崆城绾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