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大学】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下)

3.1认知吝啬鬼的表现。人类认知有边界吗?有的,下面三个效应来证明这个问题。一是禀赋效应,即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估值更高。有个实验是三组学生对等值的马克杯和巧克力的选择的心理实验,其结果是令人震惊地验证了的。你被你所拥有的东西限制住了,佛教有所知障,就是同一个道理,我们的思维框架和思维范围,被我们所知道的道理屏障了。

3.2第二是锚定效应。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在薪资谈判中、在商务谈判中、在政治提案中,先提出条件的人就被自己的提议控制住了。

3.3三是框架效应,讲的是问题定义了答案,解决方案已经被问题限制住了。人们对本质相同表述不同的问题会给出不同的答案,那个著名的灾难救治方案的思想实验,在600人中200人被救和400人死亡,本质是一样的,但测试的结果却有着巨大的区别。原因在于人们对损失感受的强烈程度是收益感受的强烈程度的2.75倍。(用手机炒股的人时刻关注涨跌,虽然可能涨跌幅度差不多,但感受差别是2.75倍,极易导致胡乱操作而亏损)还有生活之中在急用钱时抛股票,常人就会抛赚钱的,而不是抛亏损的……还有更多类似的非理性决策,亏损时更愿意去冒险,获利时更愿意落袋为安……都是赌徒心理。

3.4框架效应是人类本性。要强调的是框架效应对人影响的大小与个人智力水平高低是毫无关系的。在没有提示问题其实一致性时,实验中的高智商与低智商表现是一样的。但当聪明人在实验中面对问题的两个框架版本时,聪明人相对的表现会优秀。这就提示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视角去思考同一问题,必须自己来打破框架,才能逃离框架。

4.1卡尼曼提出免受框架效应影响的方法就是从窄框架到宽框架。窄是我们永远只给你看问题的一个侧面,而宽框架是把问题的个个方面都呈现出来,这样聪明人就可以分辨出并作出正确的决策。那么只要训练自己遇到决策时,把相对立的那一面,强迫自己把它列成清单,即可大大的提高决策的质量。

4.2宽框架较难,有个极简版的叫证伪思维或反向思维。贝叶斯定理可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式很复杂,但背后思维不难了解,可摆脱很多障碍。如电视台里面的健康节目,很多神医在里面推销治疗方案,了解了贝叶斯定理后可确认:所有的都是骗人的。

4.3在生活中,常用证据来检验某种假设,通常说有了证据就能证明某种假设。贝叶斯说:未必。即使出现了某种证据,能证明原来的假设为假的概率是多少?例如去餐馆老板说我们店的客人95%的都说很好吃,投诉的人占不到5%,我们的直觉反应如何?通常认为这还不错。贝叶斯则问,即使超过95%的人不抱怨,那么这家餐馆是一个坏餐馆的概率是多少?根据经验,许多不满意的人90%是采取什么都不说,直接走了,只是再也不来了的状况。这样再想,是坏餐馆的概率是多少?(具体事情道理易懂,背后还真有些绕,要找机会专门看一下贝叶斯定理)

1990年美国自闭症患者辅助治疗悲剧。澳大利亚有个医疗机构说他们辅助沟通的医疗有效,结果是悲剧。他们说“接受治疗人中有200人病情得到了改善,有75人病情没有改善”,证实有效果的概率为200/275=72.7%,效果好吗?但以宽框架和贝叶斯定理发现,缺少证伪假设,就是对照组。后来证据是“没有接受治疗的中的50个人病情改善,15个人没有改善”,即不接受治疗的65人中,50/65=76.9%的人病情有改善。即这种治疗的方法完全无效。

4.4可日常生活中,大家总是告诉我们证实的证据,从来没想过证伪的那一面,因为证实的证据太容易获得了。如“不信广告,信疗效”这句广告词,对吗?可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安慰剂效应,研究的结论是安慰剂治疗效果是在抑郁症的治疗中是29%,在偏头痛治疗中是29%,在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中是36%,还能信吗?

《江湖郎中的骗术为什么总能得逞》,因为他们总能找到一些病人愿意为他们作证,且病人发自内心的告诉说,他们从治疗中获益非浅……这也是张悟本的绿豆疗法,为什么能流行?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神奇的疗法在神州大地上出现?因为我们只关注证实的一面,而证实的证据太容易获得了,无对照的实验组。

4.5有一个基本原则:个案见证作为评估疗效的证据是毫无价值的,无论证明什么都是如此。Edge每年会就同一个问题访问全世界的科学家和跨行业的高端人才,其中有个问题是:在那么多能够改善人们心智能力的科学概念中,普通人最应掌握的是什么?答案就是双盲测试。掌握了它在日常生活中犯错能够减少60%。可证伪性是区分科学和非科学的唯一标准,那一个输了架的太极拳师说:“我不能打他,因为我一旦用内力就会把他打死了”。许多邪教说:“我脑子里面住了两个小精灵,他们很聪明,如果你去测试他就知道,然后就隐身了”。某宗教说:“你不能挑战我的宗教,你如果挑战它,你就会倒霉的”……这些都无法证伪。4.6可证伪性是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能力和技巧,不是大脑中内置的。研究表明,人们天然的思维倾向是寻找“证实假设”的证据,而普遍倾向于忽略“假设为假”的证据,这是不分种族,不分学历,不分智商。人们只是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对支持自己固有观念的事情更容易接受和重视,对与自己的固有观念背道而驰的事情则持无视的态度。

4.7尽管知道了,是否会应用?很难。我们面试别人时,是否第一眼就认可或者不认可面试对象,然后剩下的时间就是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判断?创业中的证实性偏差:参加产品调查的都是喜欢你产品的人,但不喜欢你产品的人是大多数,而他们只是离你而去而不发表意见。在此我们很推崇华为的红军蓝军的策略,在设置的对垒攻防战后避免这种偏差。

5.1卡尔波波说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被关进自己认知框架的囚徒。在听了那么多心理学实验之后,这句话的理解就不一样了。在《肖申克的救赎》中,那位出狱的老人家老布,他完全不适应社会,孤苦伶仃,甚至想再次犯罪,回监狱去生活,最后他在屋梁上刻下“老布来此一游”自杀离世。它返回社会只是“到此一游”?看完几乎让人泪下,大家回想自己,是否就是生活在某种思想框架之中的囚徒?

5.2滴滴的程维说: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一个公司真正的边界。因为现代生存的结构越来越恶化了,个人不得不升级认知来应对。他与滴滴、快的合并,与uber战争,从租车到造车,再到造智能汽车,在几年之间是如何做到的呢?他是从阿里的底层员工逐步做起来的,有一次看见金鱼缸里的金鱼,发现自己就是马云爸爸为他设置的金鱼缸里的鱼,无论如何努力,也只能在一个个不同的鱼缸里,他这样认识了,然后决定要出来创业。其次,他在学习上采取了开天眼的方式。即一个人在自己的认知边框内,由内而外,是无法打开这个边框的,只有从系统外找一个最优秀的人,向他学习,帮忙把自己内在的边界打碎,建立起新的边界,再去找新的对象,来提高自己认知,打碎新的边界……

20180205

你可能感兴趣的:(【混沌大学】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