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吴军老师的《浪潮之巅》,通过吴军老师的视角去看整个互联网的发展给了我很多新的认识,在这里借本篇内容谈下感受。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
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
从字面解释来看,这个定律在说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但更深入的看,其实速度只是表现,更重要的内核是创新。
因为速度背后代表的是性能的提升,而性能的提升必然需要创新能力的提升,所以摩尔定律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创新才是科技企业利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摩尔定律的出现,让科技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但同时,也给了那些符合摩尔定律的企业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像IBM、英特尔、微软等,那些不符合摩尔定律,创新能力差的企业,只能成为跟随者。
互联网发展的轨迹
谈互联网的发展就要从计算机的发展说起,最早的计算机是非常庞大的,基本上都是在军事、航天上使用,后来发展到小型机,虽然叫小型机,其实体积跟现在的电脑比起来依然非常大,再后来就发展到个人电脑(微机)。
这个发展过程中,其实有两方面的推动力,一方面是摩尔定律,科技企业要想生存下来,就必须不断的创新来引领市场,从而推动计算机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用户,计算机从大型机发展到微机,背后是用户对于个人电脑的需求。这个轨迹基本上是这样的:
最早的IBM、苹果生产出的个人电脑仅局限于那些有技术背景的用户使用,所以,需求量很小。后来微软推出了Windows系统,让那些即便没有技术背景的人也可以轻松使用电脑。所以操作系统的伟大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它降低了用户使用的门槛。
有了这个基础,用户对于电脑的需求开始大量增加。这个时期大概在1990年左右,有一个历史背景就是冷战结束,冷战结束标志了全球化的复苏,这个复苏背后也在推动互联网的发展。
1990年之前,大部分电脑都是以局域网的方式互联,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人们开始渴望更大程度的连接,于是思科公司出现了。
思科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Cisco的名字取自San Francisco(旧金山),那里有座闻名于世界的金门大桥。1984年12月,在美国成立,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对教师夫妇:计算机系的计算机中心主任莱昂纳德·波萨克和商学院的计算机中心主任桑蒂·勒纳,夫妇二人设计了叫做“多协议路由器”的联网设备,用于斯坦福校园网络(SUNet),将校园内不兼容的计算机局域网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
思科的硬件技术解决了互联网的连接问题(局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互联),大大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用户有了电脑,有了互联网,这个时候用户开始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信息,而现有的方式并不方便,于是网景公司出现了。
网景是网景通信公司的常用简称。网景通信公司曾经是一家美国的计算机服务公司,以其生产的同名网页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而闻名。1998年11月,网景被美国在线(AOL)收购。
网景是做浏览器的,浏览器的最大好处是让用户可以更轻松浏览互联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用户对互联网的使用门槛,扩大了用户群。但网景并没有发展起来,其主要原因是微软,因为用户可以轻松换一个浏览器,但很难轻松换一个操作系统。
当微软也推出自己的浏览器后,而且绑定在自己的操作系统上,这样即便网景的浏览器再好,也很难打过微软,这里不展开,我们继续回到轨迹。
有了浏览器,用户上网更加方便,成本也更低,这个时候用户又产生了新的需求,就是内容,如果互联网上每天就那些内容,用户也就不愿意把时间花在上面,所以内容又成了互联网吸引更多用户的瓶颈,于是雅虎出现了。
雅虎(Yahoo)1994年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在1994年创立于美国,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互联网门户网站,也是20世纪末互联网奇迹的创造者之一。
雅虎通过门户网站的方式,将很多原来通过纸媒、电视媒体传播的信息放到了互联网上,同时还提供了很多传统媒体上没有的内容,这大大增加了互联网上的内容,让用户有了更好的上网体验,也让很多人愿意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互联网上。
这个时期大概在2000年左右,当时的中国也产生了一大批门户类的网站,比如新浪、网易、搜狐等。这个时期除了雅虎、新浪这些成功的企业外,还有大批中小网站,这些网站把互联网的泡沫越吹越大,最后在2000年泡沫破裂,大量互联网公司倒闭。
这次泡沫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大家虽然都抓住了做内容这个点,但大部分企业没能找到变现方式,当资本收敛后,很多企业无法支撑巨大的成本开支,选择倒闭,从而引起连锁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谷歌脱颖而出,它的成功主要是利用广告收费维持运营,以提供免费服务,虽然有些企业也用这个方式,但都没有谷歌成功。
2000年互联网泡沫结束后,互联网就来到了2.0时代,2.0时代依然是以内容为导向,只是这个时期的内容产生方式和1.0时代不同,1.0时期内容主要来自网站本身,就像报纸上的内容主要来自报社。2.0时期的不同的是大部分内容来自用户,同时内容形式也不局限于文字,开始有了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内容。
另外,2.0时期内容的发布者不再像1.0时期有那么多限制,比如领导者如果想跟公众谈自己的想法,不用非要去电视台录制,可以很容易的通过手机、电脑去发布自己想说的内容。
这里典型的代表有facebook,国内有新浪微博,早期的人人网、开心网等。
说到这里,基本上简单的把互联网的发展轨迹描述了一遍。通过梳理,我们能够发现,互联网的发展轨迹就是创新和用户需求推动的结果,所以未来互联网的发展也一定不会缺少这两个关键点。
资本的推波助澜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的背后,其实跟资本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资本愿意继续为这种只求用户数,不求利润率的模式买单,那泡沫可能也不会发生,但资本毕竟不是慈善,最终目的也是要赚钱。
对于资本来讲,赚钱的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把公司做到一定程度,然后卖给下家,另一种是把公司做到上市,然后通过股权获利。
目前来看,科技企业的发展除了自身的特点外,资本在中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拿我们比较熟悉的滴滴打车,如果没有资本的持续烧钱,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滴滴。所以,想了解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资本对于互联网企业的态度,或者说资本更倾向于投资哪些企业。
书中讲了三点:
第一点:项目一旦做成,要有现成市场,而且容易横向扩展。
这点主要说的是,科技企业需要有创新,但创新产品不能脱离现有市场的需求,比如甲骨文当年搞网络PC机,这个想法放到今天都有点超前,更何况在PC机刚兴起的那个时代。
横向扩展指的是产品生产出来以后,能够低成本的复制并扩展到相关领域。比如微软的操作系统,生产出来一个,就可以无限制的复制下去,这是很多不成功的产品很难做到的。
第二点:商业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会以几何级数增长。
就是说新产品的发展不会受到大的限制,比如说手机软件,它其实就很难做到几何级数的增长,因为它受到了手机销量的影响。
第三点:必须具有革命性。
科技项目和新商业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进化,一种叫革命。好的创业项目,或者说资本更青睐的是具有革命性的项目,而不是在原产品基础上的优化。比如微软做操作系统,你也做,可想而知,即便你做的再好,可能也不会得到资本的认可,因为Windows已经够用了,但如果你像谷歌那样做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安卓系统,这个就属于革命性的。
未来,谁更有可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当我们了解微机、互联网时代的摩尔定律,了解了它的发展轨迹,以及背后推动者(资本)的偏好,就可以画出一个轮廓。通过这个轮廓,我们或许能发现未来,谁更有可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总结起来,这个轮廓有三个明显的尺度:
第一个:它必须是全球性的跨国公司,在自己的领域处于主导地位。比如像当年微软的操作系统、英特尔的CPU、谷歌的搜索。
第二个:它必须能代表着或代表过一个时代,形成并且带动了整个产业链。英特尔和微软代表了微机时代,以至于大家把这个时代叫WinTel,还有思科和谷歌,它们代表了互联网时代,并且是互联网产业链的主导者。
第三个:它不仅仅是以后可能前途无量,而是必须有非常强的盈利能力,比如Facebook。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很多互联网公司都被看作前途无量的公司,但它们却没有很强的盈利能力,最终,在这场泡沫破裂后就迅速消失了。
总结
通过梳理,希望大家能够对过去那个微机时代、互联网1.0、以及现在的互联网2.0时代有一定了解,并能通过它们的发展规律、资本的偏好、伟大公司的标准等方面,对现在科技企业的发展有一定认识,未来无论是自己创业,亦或者是做投资、买股票都可以去参照对比,谁更有成功的基因,谁更能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