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多时候活在合理化的概念中

其实一开始拟定这个题目的时候,内心是胆怯的,因为这真的可能是我的一家之言,到底合不合理,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还都有待考究。转念想,既然我提出来如上述题目的观点了,我也姑且用它一用,大家都是如此,何必如此纠结。

题目所说的合理化概念最初是来源于心理学的,它是指的是人们在遇到负面情绪和压力的时候,往往采取的一种措施,这种措施其实显而易见,大家身边也都遇到过。比如,大过年的,大家聚在一起吃晚宴,一个小孩子调皮,不小心打翻了桌面的汤匙,落在地上,碎了。这个时候,孩子的家长会表现出教训孩子不懂事的态度,而其他的成年人也都会附和上一句,“没事没事,‘碎(岁)碎(岁)平安嘛’!”。我想。看到这里,大家心里也许会感同身受,而且顿时觉得乏然无味,这本来就是嘛!还用你说!

其实,我的本意是想扩展这个概念的用法,借着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解释”看似来历不明的道理。近几年很多流行的网络用语,也在一定的层面支撑着人们合理化的概念的想法。比如,“最萌身高差”。大家对这个词汇都有很明确的概念,指的是在恋爱中的两个人在身高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一般差异在10cm以上。很多时候,一些东西并不存在着明显的“对”与“错”界定,就像这两个人的身高一样,只要双方彼此欣赏,互不介意,那又如何呢?本来没有什么对与错,但是人们有一种惯常的思维习惯,这种惯常的习惯不是什么法律规定,也并不是什么道德约束,只是一种长期在大家心中的一种标尺,或者是观念和度量。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崇尚均衡和匀称的国家,包括一些建筑都会体现着对称的理念,实际上这就是人们的一种思维习惯。那两个处对象方面也不例外了,同样会涉及到家庭状况匹配、身高相仿、年龄相仿、性格相仿······ 但是,如果真的出现了不相仿呢?不匹配呢?不均衡呢?不被支持?被淘汰?并没有。而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和多方面因素的交叠影响,逐步被接受,被认可。

这个进化的过程是什么?从完全排斥,到存在反抗,到反抗成功先例,到纷纷效仿,再加上各种因素的相关影响,最后被认可了,被合理化了。这个过程并不违背马克思的矛盾论,新生事物必然会从被抵触开始出现,然后逐步被检验。可能说到这里,已经偏离了我们的主题,我们回到“最萌身高差”的问题上来。我个人认为,当下仍然存在“最萌身高差”的合理化概念的原因是,目前世俗上对两个人的身高差异的问题上并没有完全达到共识,它仍在发展,仍然在接受检验,并等待世俗的认可。

我们常说,世界上最大困难是自己,最大的阻碍也是自己,最大的主宰还是自己。在人们能力范围内,刨除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因素以外(在合乎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最大的决策者是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是如此,“女大三,抱金砖”,什么原因?世俗的观念是婚恋交往的两个人年龄要相仿,否则“不合适”。后来有了反抗的力量并有了反抗成功的案例,并且大家纷纷效仿,加上物质精神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各种因素铸就了人们“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的说法。这些说法都是为人们的种种想法和行为服务的,都是为了世俗观念做解释的,都在对违背传统世俗观念的行为和想法进行合理化解释。

所以说,我也斗胆用一次合理化的概念,来解释我对这一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解释,我也在试图合理化这种观念,让大家都去接受和认可。然而,这只是对心理学概念的一个应用,还并未涉及到扩展,下面就是我将要扩展的内容:

合理化概念的扩展之一是:合并酸葡萄心理,归结到合理化解释之中,合理化概念也会用于人们对于超出自己能力的事物或东西想要却得不到的时候的一种自我安慰和合理化。

合理化概念的扩展之二是:合并甜柠檬心理,归结到合理化解释之中,合理化概念也会用于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或者所带有的缺陷的合理化。

人们对于超出自己能力的事物或东西想要却得不到的时候的一种自我安慰和合理化。

这种情形,也不再是什么罕见的。首先解释一个心理学的名词,酸葡萄心理:别人吃的葡萄是酸的,一点也不好吃。浅意上来说,就会对别人所拥有的某种东西的一种否定和排斥,它是一种非理性化的判断和认识,也是一种假象。为什么称之为一种假象?这是因为,之所以要判定为酸葡萄心理,是还要有一个特征的,那即是别人所拥有的这种东西,正是当事人想要却得不到的。想要,最起码存在着认可,所以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否认和排斥这种东西。这种心理,常常用于自我安慰,是一种积极的合理化概念的用法,它是将自己当前没有能力获得的东西表面上的一种否定和批判,让自己心理维持一定的平衡。比如,某个人还没有能力买车,这种合理化解释的结果是:认为有车并不是一件好事,不仅每个月要花很多钱去加油,还要定期检修、保养,出去的时候存车也不方便,还得交停车费等等·····让自己内心假意地排斥“买车”和“拥有车”这样的概念,达到自己没有能力支付汽车但还是“庆幸”自己并没有车的,心理达到平衡的目的。

人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或者所带有的缺陷的合理化。

这种情形,也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东西。同样先解释一个心理学的名词,甜柠檬心理:自己买的柠檬是甜的,一点也不酸,很好吃。浅意上来说,就是对自己当前所拥有的东西或缺陷的一种肯定和认可。它也是一种非理性化的判断和认识,也是一种假象。同样,这种合理化解释的前提也存在着对某种东西本意上的排斥和不喜欢,但是表面上合理化它的一种特征。本意上是排斥这个东西的,哪个人希望自己买到的东西是次品呢?哪个人又会羡慕别人身上的缺陷呢?但是,合理化概念存在,就会有它的意义,也是积极的。它首先包含着对自己现状的一种认可和接受,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其次,它会降低社会危害性。每个人的抗压能力是不一样的,在面对自己的缺陷等问题的时候,往往就会让一个人变得孤僻、钻牛角尖、愤世嫉俗、怨天尤人。但是合理化的概念会淡化这一切,它会让当事人适应、接受现状,并试图发现其中的好处,激发自己的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某个人天生聋哑,但是还是接受了这样的事实,合理化自己的存在价值,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著名的音乐家。某个人,因为某种原因,失去了双臂,但是合理化的概念让她接受自己的现状,不断利用自己现有的能力去进步和成长,从而也活的很精彩。

表面上来看,合理化概念好像有一些共同点:

1.似乎都是在“欺骗”自己,让自己认可和接受一些现状和东西。

2.都是有利的,对于自己的发展也好,对于社会也好,对于心理的压力排解和释放也好,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你,有没有同感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很多时候活在合理化的概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