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07随笔——《水浒传》有感

     刚刚下载了app,就是想有个地方可以让我写写随笔,而又不仅仅是在日记本里。因为日记本,用笔来写,速度太慢,而且日记本又不是时时都能在手边,不是很方便。

 高考之前,一直没有时间看这种大部头的小说。现在,虽然已经离高考一年多了,但现在再看,应该也不算是很晚吧。

    喜欢上《水浒传》,是机缘巧合下,看到了赵玉平老师在《百家讲坛》上的讲解,觉得之前自己认为的什么一百单八将不过是一群莽汉而已的想法很是幼稚。明明其中有那么多的知识,只是因为自己的浅薄,便断章取义的认为它不好,现在想来也是可笑。但初步的读了一半左右的书时,一边进一步的加深了之前对于赵玉平老师讲解的知识的理解,又在同时,有一些疑惑。

   比如说,林冲在休妻之后,在去沧州路上,明明自己武艺高强,即使有许多人来押解他,他如果想逃,也并非难事。但是,为什么董超和薛霸却有意为难他?!二人虽收了陆虞候的钱,要要林冲的命。但是,他们完全不需要在路上折磨林冲啊。只要到了合适的时机,动手即可。若是说要给杀林冲找理由的话,在我的观点里,也完全没必要。理由,说给谁听?林冲?林冲在他们的计划里是将死之人,没必要和他营造一种我对你不好的氛围;更何况,在董超、薛霸将要动手的时候,还专门和林冲说了谁是幕后黑手。所以,只要到时机动手即可,理由便是受人指使。或是说给读者听?读者身在故事外,作者事事交代的很清楚,完全没必要。再者说,故事中,如果二人对林冲虽说不上是好,但也没有意苛责,只是平常的对他,于林冲、于读者,在董超、薛霸动手之时,岂不是会更加的出人意料?

  还有对于鲁之深醉打山门的疑问。他本已决定好好的吃斋念佛,与其他僧人们一起下山时还说让他们不要吃酒,自己会忍不住。暂且不说其他僧人到底能不能呢吃酒,但是其他人也都同意了。可是下山之后呢?僧人们是怎么做的呢?把鲁智深一个人留在外面,孤零零的一个人。中国的文学作品对于孤立与排外时人的心态的运用可是十分娴熟。当鲁智深自己在外面时,他当然想要进去和大家一起,于是,顺理成章的,在其他僧人的起哄之下就吃了酒。(他自己先前也说了,如果别人吃酒,他自己也会吃的。说明他自己对自己也是有很清醒的认识的。)为什么其他人要起哄呢?鲁智深吃了之后,他们回去还要报信,哭天喊地得,这样的行为该是出家人所做的么?他们在对鲁智深很熟悉的时候,就说不想让他进庙;在鲁智深诚心念佛时,又引诱他出去吃酒。也许是刻板印象吧,但是在我印象中的僧人,难道不应该是心怀天下,普度众生的么?有他们这样的行为,打山门的责任也不全在鲁智深了吧。

 写一些自己的感悟,也不奢求有人能看到。但若是有缘人能看到,留下宝贵的意见可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161007随笔——《水浒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