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 中国企业 1978-2008 9/15

2004年

国家只会关心自己的“孩子”,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民营企业想要获得真正的发展,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迅速壮大,然后寻求政策上的保护和倾斜,这是国情条件下的最合理选择。

每次国家进行调控总会处理一些典型人物,一些政治资本并不雄厚的民营企业家。而他们进入的领域却是一个暴利行业,同时,他们还做的要比一般的国企好,那么问题一定就会出现了。

强拆占地2004-2015年最热的话题,为什么敢于强拆,如果背后没有政治力量的支持,这种强拆压根不会发生,而强拆的终止则是政治无需以其作为政绩的考核点,继续强拆反而会成为政绩的考核污点。由此,不难想象和推出一点,“政治利益”大于“人民利益”,尤其这个人民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时更是如此。

国家的政策对一个行业最清晰的影响就是其应该以过热还是过冷的姿态在政策公布之后存在,从这一个角度来说,国家的宏观调控远比市场的调控要强力。

有国营资本参与就能保命,没有就被无情叫停,资本在市场中的运作,除了能力之外,还需要强大的国家或者类似国家力量的支持。

在政策紧张的同时,也是披着正义外衣的“强盗”掠夺的时刻,通过控股、整合等等方式获得优良的资产,不断壮大自己。

政策往往大于法律,法律解决的是之前的事情,是经验类的事情,而政策解决的是当下,所以法律有滞后性,而政策没有。法律的制定和应用也得参考政策,法律是为政策服务的工具。

“舆论”得看一下其本质上是否正确,如果是正确的,或者人们认为它是正确的,就应该少说多做,避免引火烧身。

做决策就像打仗一样,稍微不慎,就会跌入万丈深渊。此时所做的决策,只能以历史的眼光去判断对与错,在做决策的瞬间都是魄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激荡三十年 中国企业 1978-2008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