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如今已是儿童教育领域的重要分支。
在过去,我们的观念或许还相对狭隘,认为花钱把孩子送进培训班,乐器绘画轮番来就算是“艺术教育”。但时至今日,我们更多将“艺术”视为孩子感受自我、表达自我和激发自我的一种途径。
电影《起风了》
《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里就曾提到:
可见,对孩子来说,掌握艺术技能或理论本身未必是刚需,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其在艺术里根据自身的天性去表达自我。
所谓“艺术启蒙”的核心,是让孩子在充满爱与安全的环境里,去尽情体验世界,将好奇心转换为创造力,用艺术去传递自己的感受。
那么在艺术教育这件事上,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呢?8月22日晚上7:30,三联生活周刊将联合美赞臣开启第六场线上活动“艺术力:打开孩子的艺术启蒙”,探讨如何让孩子的艺术世界里激活自己的好奇心、释放自己的创造力。
活动特邀知名作家、画家、绘本作家熊亮,及涂思美育创始人&CEO、儿童艺术教育从事者陈柯伊,以艺术力和好奇心为切入点,共同探讨如何通过艺术启蒙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助力儿童茁壮成长。
嘉宾:熊亮(作家、画家、绘本作家);陈柯伊(涂思美育创始人&CEO、儿童艺术教育从事者)
主持人:李伟(《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这句话并非玩笑。少年时期的毕加索,绘画技艺已经十分纯熟,15岁就考入父亲任教的巴塞罗那美术学院。
毕加索14岁的画作《最后的圣餐》
基本功虽然了得,但毕加索并不甘于只在规矩的学院派风格里绘画。
于是他突破藩篱,以大胆的形式,创造出独属自己的绘画风格。
讲述毕加索的故事,并不是回避艺术技艺的重要性,而是想要大家尝试去思考——为什么像孩子一样画画对于毕加索来说那么重要?
初入世界的孩子,是一张白纸。ta眼里的世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因为摘掉了成人世界的有色眼镜,孩子的艺术创作往往没有拘束,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
日本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鸟居昭美就认为,绘画能力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自然获得的能力,如果父母过度干涉,很容易揠苗助长,阻碍孩子自由的创作和表达,从而消耗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然而家长潜移默化的启发、引导,对孩子的艺术思维、创造性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比如,在接触事物的过程里,引导孩子去体验、去欣赏。用真实的体验去提升孩子的感受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目光所及的世界,都成为他们潜在的创作主题。让孩子享受与艺术交汇的每时每刻。
还有别忘了,过程往往比结果重要。无需对孩子过分强调作品的精美与否,唯有独到的感受和自在的创作,才能最大化打开孩子在艺术中的好奇与探索,达到艺术启蒙的意义。
电影《天才画童》
正如儿童教育专家维克多·罗恩菲德说的那样:
艺术带给孩子的,远远不只是技能那么简单。
电影《天堂电影院》
陈柯伊
中国博物馆美育领航者涂思美育创始人&CEO,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被评为央美百年创业代表。具备中西方艺术史、艺术心理学、艺术管理等专业研究背景,在博物馆艺术教育领域有着独特理论和实践经验。
李伟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2000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工作,历任记者、主笔,现任副主编、副总经理。曾出版《超越者》、《胡适:孤立的人最强大》,主编《穿越丝路》等著作。
往 期 活 动
关/注/松 / 果 拯 / 救/ 无/聊
人文 · 艺术 · 生活
Contact us
商业合作/投稿发送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