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書寫(20170304)

自由書寫(20170304)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世間的清明之一,便是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麽不要什麼,并可以不受“不要”之累,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是一種輕安的喜悅。

剛纔打坐時明白了一件事,品茶時與茶的香醇在一起,賞花時與花的嬌艷在一起,聽海時與海的澎湃在一起,好而不貪,喜而不著,是一味。但凡一個起心動念,便是分别了,有了二元。無論愛恨情仇,或是濃情蜜意,都是分别心的作意使然,只是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已。

修止观,有各異的方法,唸佛、参话头、觀想……我是側重於觀想的。可這觀想著實不易,守著一處觀更難,時不時得念頭就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忽然回憶起來,在沒有學佛之前,曾經有一次我很不安地問自己:“平時不是念頭很多、應接不暇嗎?不是有很多可想、可思考的嗎?怎麼現在倒沒什麽念頭了?”當時不懂得,若雜念越來越少便是好事,還以為是自己出了什麼問題,雜念少了反而不安起來。現在想來,妄想、雜念,全憑一顆顛倒的心啊。

當下的這顆心便是顛倒的,或者說時不時地就顛倒了,守不住。越想靜越難靜;越想停留在念頭與念頭之間片刻的純然,越停不下來,連縫隙的機會都抓不住。

最近在讀南師講述的《現代学佛者修證對話》和《瑜伽師地論》,越來越深刻地感觸到,修行是生生世世的功夫,豈是每天坐幾十分鍾就能修通的!以前妄想這輩子修一修就能得道,現在才懂得即使上根利器者也要踏踏實實地真修實證,半點兒馬虎不得。修行,根本沒有捷徑,還是趁早不要動這個腦筋。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地修,就對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由書寫(2017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