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绣娘故里――古镇孔垄邢大墩村

在湖北省黄梅县水乡古镇孔垄有个村庄叫邢大墩。它跟古镇所有的村庄别无二样:绿树掩映,屋舍俨然。村处街头,村民或农或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个自古以来就商贾云集的古镇,邢大墩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村庄。然而它又是一个不平凡的村庄。因为我国最优秀的地方戏曲黄梅戏的宗师邢绣娘就是出生在这里。

图片发自App



怀着对一代宗师的崇拜之情,初夏时节,我走进了孔垄古镇,踏上了探访绣娘故里的征途。

接待我的是邢氏后人,孔垄《文昌阁》诗社主编邢协宇老先生。谈到绣娘,邢老先生一脸自豪。他说,绣娘和她的黄梅戏不仅是我们黄梅人的骄傲,更是我们邢氏家族的荣耀和自豪。邢老先生的家在古镇八景之一的美丽邢港边。我们临窗边品茗,边聆听。在老先生娓娓述说中,我似乎看到了绣娘正徐徐走来,碎步,长袖,起舞翩翩,启唇吐词,既有晨露的清新,又有乡野的芬芳、、、、、、

邢绣娘,本名秀莲,乾隆十四年二月生人。出身书香门第,母赵氏是当地的挑花能手。绣娘自幼聪明伶俐,乖巧可人。黄梅是挑花之乡,特别是孔垄蔡山一带妇女几乎是人人能绣,个个会挑。耳濡目染间,绣娘也会挑花绣朵,描龙绣凤,竟成了孔垄数一数二的挑花能手了。挑花能手的绣娘又怎么成了日后的黄梅戏一代宗师了呢?

呷了一口茶的邢老先生微笑着说:“呵呵,黄梅戏是咱们的戏呀!绣娘能学不会吗?”

“一去二三里,村村寨寨都有黄梅戏”。黄梅是黄梅戏的故乡。在黄梅,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垂髫小儿,张口就会哼几句黄梅小调,来一段黄梅采茶。幼年的绣娘经常跟随家人、亲戚逛庙会,看庙戏。她四岁时就渐渐迷上了民间山歌小调,特别是划旱船的小调儿,更是过耳不忘。在学绣花的同时,绣娘又学会了道情、连厢,还有黄梅采茶《送香茶》、《打豆腐》。

十二岁那年的一个冬日,绣娘跟随蔡山梅太六的一对会唱戏的夫妇去“唱粑”,在附近村庄挨门挨户地唱《补背褡》。听着婉转动听的黄梅戏调,看着乖巧可人的绣娘,人们纷纷把自家制作的糯米粑、高粱粑送给绣娘他们,以作为奖励。绣娘第一次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成就感,学戏的劲头更足了。

在学唱黄梅戏的过程中,绣娘的演技和唱腔日臻完善,直至炉火纯青的境界。戏台上的绣娘能文能武,扮龙像龙,扮凤像凤,时而舞扇,时而抛绢。她的甩发又圆又快,她的水袖柔和流畅。那双“恰似三秋水“的眼睛,更是水灵灵,会说话。只要她一上台亮相,台下必是掌声如雷,喝彩连连。

因过去的黄梅下乡常闹水灾,为了生计,也应外地名绅名流的邀请,绣娘常随戏班到周边县市演出,特别是在临省宿松、安庆一带,绣娘的活动时间最长,艺术声誉最高。她的唱腔影响最广,有些剧目甚至成了黄梅戏的经典戏。可以说,绣娘走到哪,就把黄梅戏的种子播到哪了。

难能可贵的是绣娘在从艺过程中,特别注意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黄梅戏的传统剧目,历来是口传心授,“水词”很多,有很多文理不通,词不达意的唱词。绣娘很反对唱“水词”,凡属她演过的角色,她都仔细纠正。为丰富黄梅戏的演出剧目,她还改编了不少剧目。在《游苏州》一戏中,绣娘特地增加了叙述乾隆以前历代封建王朝兴亡大段唱词。后人评说:“看了一部《游苏州》,等于看了一部兴亡史”。她演唱的《告坝费》曾惊动朝廷,朝廷及时整治了贪官污吏,百姓拍手称快。一时间,绣娘名声大噪。因她曾四次上京为乾隆皇帝献艺,皇帝龙颜大悦,御赐她“黄梅名伶”墨宝。 这不仅仅是对邢绣娘登峰造极的艺术的肯定,更是湖北黄梅戏的至高荣誉。

写到这里我有些疑惑:一个小小的平凡村庄,何以能走出邢绣娘这样的优秀儿女?

似乎看出了我的疑虑,邢老先生带我瞻仰了邢氏陵园,又翻看了邢氏族谱。在苍柏青松掩映的陵园里,在泛着历史尘埃的族谱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邢大墩村实则是名人辈出的村庄。据考证,该村自明朝以来,在历朝历代科举考试中,被荣录进士的就有五人,先后有十三人中举,被朝廷委以重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为民请命,造福桑梓的南昌知府邢寰。另有辛亥革命时期武昌首义的组织者,黄梅“三杰”之一的邢伯谦及其弟仲谦也是从邢大墩走出去的豪杰英雄。这是一个书香浓厚的村庄,是一个历史辉煌的村庄。高天厚土,人杰地灵,在这片沃土里孕育出的邢绣娘脱颖而出,终成了村庄的又一个骄傲!为着这份骄傲和荣耀,邢大墩村更是打破自古女子不上谱的族规,郑重地把绣娘写进族谱,以供后人永远怀念。

为纪念邢绣娘为黄梅戏作出的巨大贡献,也为正本清源黄梅戏,2010年5月8日,由央视文艺中心影视剧、北京中视精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黄梅县委县政府联合摄制的《黄梅戏宗师传奇》在黄梅开拍,场面壮观,其中有部分场景取自邢大墩村。2012年10月25日,央视八套首播,为全国的黄梅戏迷奉上一道精美的艺术大餐,再次在全国掀起学唱黄梅戏的高潮。

“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依呀呀得喂、、、、、、”采访中,我突然听到了熟悉的黄梅戏调。邢老先生说那是该村的“绣娘”剧团在排练。作为绣娘的故里,邢大墩村从不乏黄梅戏的优秀演员。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当年的黄梅县委宣传部和黄梅剧团组织录制的黄梅戏录音资料就是由该村的盲人邢金华、廖月娥夫妇所录。而今,每逢节假日,村文化体育广场更是时时上演群众喜闻乐见的黄梅戏。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走在邢大墩村,听着亲切的黄梅调,我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古戏台——万年台。那里天天有戏迷在唱戏。清脆锣鼓,悠扬二胡,有人在咿呀,亦有人在叫好。相隔不远的步行街,有座精致戏台,绣娘塑像巍然屹立其上。亲爱的朋友,若兴致浓时,随时欢迎您登台一展歌喉!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进绣娘故里――古镇孔垄邢大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