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十四)——图的着色

考试要求

  • 求图的边色数和点色数(结构分析法)
  • 色多项式(以前考现在了解)
  • 应用题:画图,问题转换

一、图的边着色

\quad 边色数:给图边上色,使得相邻边颜色不同所需要的颜色最少种数。记为 χ ′ ( G ) χ'(G) χ(G)
\quad 对图的正常边着色,实际上是对G的边集合的一种划分,使得每个划分块是G的一个边独立集(无环时是匹配);图的边色数对应的是图的最小独立集划分数。因此,图的边着色,本质上是对应实际问题中的“划分”问题或“分类”问题。
\quad 偶图的边色数: χ ′ ( G ) = Δ χ'(G)=\Delta χ(G)=Δ
\quad 对于简单图G,则 χ ′ ( G ) = Δ 或 者 χ ′ ( G ) = Δ + 1 χ'(G)=\Delta或者 χ'(G)=\Delta+1 χ(G)=Δχ(G)=Δ+1(维津定理)

三类简单图的边色数

  • 设G是单图且Δ(G)>0。若G中只有一个最大度点或恰有两个相邻的最大度点,则: χ ′ ( G ) = Δ χ'(G)=\Delta χ(G)=Δ
  • 设G是单图。若点数n=2k+1且边数m>kΔ,则: χ ′ ( G ) = Δ + 1 χ'(G)=\Delta+1 χ(G)=Δ+1
  • 设G是奇数阶Δ正则单图,若Δ>0,则: χ ′ ( G ) = Δ + 1 χ'(G)=\Delta+1 χ(G)=Δ+1

二、图的顶点着色

\quad 点色数:给图顶点上色,使得相邻顶点颜色不同所需要的颜色最少种数。记为 χ ( G ) χ(G) χ(G)
点色数上界的几个定理:

  • 对于任意的图G,有: χ ( G ) ≤ Δ + 1 χ(G)\le \Delta+1 χ(G)Δ+1
  • 若G是连通的单图,并且它既不是奇圈,又不是完全图,则: χ ( G ) ≤ Δ χ(G)\le \Delta χ(G)Δ(布鲁克斯定理)
  • 设G是非空简单图,若G中最大度点互不邻接,则有: χ ( G ) ≤ Δ χ(G)\le \Delta χ(G)Δ
  • 定义次大度 Δ 2 ( G ) \Delta_2(G) Δ2(G)为最大度顶点u的所有相邻顶点中度数最大的那个顶点的度数值。如下图:
    图论(十四)——图的着色_第1张图片
    \quad 图中G1的次大度为1,G2 的为3。定义次大度后我们可以得到简单图的点色数的改进版上界,即 χ ( G ) ≤ Δ 2 ( G ) + 1 χ(G)\le \Delta_2(G)+1 χ(G)Δ2(G)+1

三、色多项式

概念:所谓色计数,就是给定标定图G和颜色数k,求出正常顶点着色的方式数。方式数用 P k ( G ) P_k(G) Pk(G)表示。由点色数 χ ( G ) χ(G) χ(G) P k ( G ) P_k(G) Pk(G)定义可得:

  • k < P k ( G ) k<P_k(G) k<Pk(G) P k ( G ) = 0 P_k(G)=0 Pk(G)=0
  • 若G为空图则 P k ( G ) = K n P_k(G)=K^n Pk(G)=Kn
  • P k ( K n ) = k ( k − 1 ) ⋯ ( k − n + 1 ) P_k(K_n)=k(k-1)\cdots (k-n+1) Pk(Kn)=k(k1)(kn+1)
    运用理想子图计数法求色多项式
    定义:设H是图G的生成子图。若H的每个分支均为完全图,则称H是G的一个理想子图。用 N r ( G ) N_ r (G) Nr(G)表示G的具有 r 个分支的理想子图的个数。如下图给出示例:
    图论(十四)——图的着色_第2张图片
    图论(十四)——图的着色_第3张图片
    现在,我们借助上述定义给出 P k ( G ) P_k(G) Pk(G) P k ( G ) = ∑ i n N i ( G ‾ ) [ k ] i , [ k ] i = k ( k − 1 ) ( k − 2 ) ⋯ ( k − i + 1 ) P_k(G)=\sum_i^n N_i(\overline{G})[k]_i,[k]_i=k(k-1)(k-2)\cdots (k-i+1) Pk(G)=inNi(G)[k]i,[k]i=k(k1)(k2)(ki+1)因此,求图的 P k ( G ) P_k(G) Pk(G)可以分为三步完成
  • 画出G的补图 G ‾ \overline{G} G
  • 找出 G ‾ \overline{G} G N i ( G ‾ ) N_ i (\overline{G}) Ni(G)
  • 带入公式化简即可得到色多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