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2为何中国人富不过三代?

这周开启一本新书《特别狠心特别爱》


2020-03-02为何中国人富不过三代?_第1张图片

本书是前几天朋友送的,收到时满心换喜,跟随作者沙拉体验到中国妈妈和犹太妈妈教育方式的不同,也回想了自己的成长,可能我们真的很难做到沙拉书中所说的那样,但个人觉得还是一样有价值,至少带给我了思考,至于在具体实施上需要参考借鉴更需要做一个智慧妈妈。

这一周的时间,将对书中的观点进行整理

沙拉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斋,育有两子一女。

中以建交后,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中,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沙拉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


2020-03-02为何中国人富不过三代?_第2张图片

沙拉教育孩子的神奇故事曾让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耳目一新,为此,拉宾亲切接见了沙拉,并对沙拉说,犹太人爱子女就跟中国人一样,也是全世界有名的,这片土地会让她找到另一番爱子秘籍。在“孩奴”“嘴老族”“直升机父母”越来越多的当下,《特别狠心特别爱》会让更多中国家长重新检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并由此探究什么是真爱,什么是能帮助孩子获取人生长远幸福的真经。

沙拉总结了犹太家长爱孩子的理念和方法,沙拉把“特别狠心特别爱”归纳出三个内涵

一,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

二,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三,撤退一步,适当放手

与天下父母分享。“特别狠心特别爱”的三大内涵和对应技巧,记录的是她在以色列改造三个孩子的经验、努力和思考,它不仅仅是传授给不太富裕家庭的家教参考书,相反,它更是给富裕家庭的爱子攻略。也正因如此,她才更想跟大家分享她的经验、她的奋斗。做母亲还需要奋斗吗?如果说有一个岗位可以不用凭证上岗,那就是做母亲。但这个岗位的学问太深,进门容易,毕业难。就像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生孩子是母鸡都懂的事,养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中国人为什么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因为我们一富,就想富孩子。而在沙拉的教育实践地以色列,很多家族的财富都是世代传承的,其实传承的并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种生存的技能和素质,一种对自我人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所以,富可以富三代,关键看怎么爱。

应该如何爱孩子——犹太人认为有偿生活机制会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财商,他们从来不认为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财商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因为财商不仅是财富能力教育,更是一种品格教育和责任教育。十年的以色列生活,沙拉发现很多家族的财富都是世代相传的。再仔细一看,这世代相传的不仅是财富,更是创造财富的技能和素质。而这些东西比金钱更有价值。这种有价值的东西,不是来自遗传,而是来自教育,来自犹太人的财商能力从娃娃抓起。

犹太人对子女的理财教育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他们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开设家庭理财课,这也是犹太民族的惯例。

三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四岁:知道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五岁: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六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理财意识。

七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八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

九岁:可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十岁:懂得平时节约一点钱,以便自己有较大开销时使用,如买溜冰鞋、滑板车等。

十一岁:学习辨识商业广告,并有打折、优惠的观念。

十二岁:懂得珍惜钱,知道其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十二岁以后: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活动。

犹太孩子刚刚有“数”的概念并初步懂得加减法,就开始学习理财并贯穿整个少年时代。家长们教育孩子从小明白金钱与购买之间的有机关系,他们让孩子从小就拥有属于自己的私房钱,和中国父母不同,他们并不主张孩子们把账面上所有的钱都储蓄起来,反而是鼓励他们合理地消费掉,如:购买喜爱的零食、玩具或者衣服。在消费之后,家长会跟孩子交流一下购物的“感受”,如是否合算、满意,然后再帮助他们分析一下这次的消费是否合理、必要,从中可以获取什么经验、汲取什么教训等。

他们认为,与其让孩子每次没有经济地位地向家长苦苦“乞讨”,还不如定期给孩子一笔零用钱并作出某些消费限制方面的规定。等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时,犹太家长还会给孩子设立一个个人的独立银行账户,划入一笔钱,数目可能是父母一个月的工资。

犹太家长这么热衷于给孩子开账户,不是他们钱多得没地方放,也不是他们溺爱孩子太大方,或者自己图省事一次性发放,而是他们有更宏大的教育目标:培养孩子的财商,让孩子从小学会明智、科学,而不是机械、盲目地“理财”。

而一旦孩子因使用不当犯错时,家长不会轻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他们会向孩子解释,如果将来想拥有更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就不得不在现在放弃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因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懂得过度消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责。

很多中国家长担心孩子乱花钱,会“剥夺”孩子们掌控钱的机会。比如要买什么东西,通通向父母伸手要,孩子们得到的压岁钱,家长们也会说“压岁钱由父母来帮你保管”,全数地将压岁钱收回去。犹太家长认为这样做的弊端是,孩子们就会因此养成要花钱就伸手,一有钱就赶快花光的习惯,而缺乏对消费的规划意识。

更高明的是,为了帮助孩子为未来生活作好准备,犹太家庭还让青少年模拟父母管账。孩子十二岁前后,家长常会翻开账本,告诉他家中的钱是怎么花的,以帮助孩子了解该如何掌管家庭的“财政”。

作为传统的中国母亲,沙拉曾经觉得应该让孩子从小少碰钱,花钱、挣钱都是工作以后的事。没错,教育孩子不看重钱是一种美德,但是,培养财商和这种美德之间并不矛盾。

犹太人从小培养孩子财商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沦为赚钱的机器,守财的奴隶。

相反,他们把“理财教育”视为"道德教育"或“人性教育”,从小懂得劳动伦理学,从小学会投资和理财,上的不在于单纯地灌输知识 和锻炼生存能力,更长远的意义是要帮助孩子养成人生所需要的智慧 和正确的价值观。

那犹太人是如何那在有偿生活机制中锻炼孩子,有偿生活机制中最应该告诉孩子的法则又是什么呢?明天继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3-02为何中国人富不过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