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关于buglist的写法

 

Buglist存在的3个重要作用:

1.       提高解bug的效率;

2.       尽可能Cover住所有bug

3.       给后续参考借鉴作用。

我非常看重第一点。下面我用简单的输入输出模型来解释一下:


Ø  输入:

1.       人员。各司其职。每个人要清楚这个项目对于自己的难点在哪?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这里可以体现在另外一个文档中《HW/SW/ME给测试的建议》,也可以集合到buglist中。比方说,NP13的项目,基于NP10C项目而来,对于SW来讲,有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多了一个SATA-CDROM,上一版未澄清的bug(手动开关机的问题),或是其他。测试工程师在测试时就要重点关注这些地方,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2.       PCBA/KEYPART。一是要说明数量,二是要说明种类。现在使用的buglist中有一个configuration项,不知大家注意到没,里面对一些配置做了相关说明,比如说哪家的内存,什么型号的,哪家的wifi,什么型号(接口)。有可能有多种型号,都要说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编号,每一块PCBA,每一种keypart都要编号,比如PCBA(P01开始)memory(M01…),HDD(H01…),BATTERY(B01…),WIFI(W01…),等等。组成整机时也要编号,比如NOTEBOOK01都用编号为01的组。上述这些编号,需要在configuration里面一一说明具体型号。在填写buglist时,比如有交换内存的动作,可以直接写成“交换M01M02,发生了什么?”

3.       测试规范。有特别的变化时,需要重新审定。针对一些特别的功能,做相关的应对措施。

Ø  过程:

1.       发现bug。测试工程师来描述bug的现象。参考《测试异常分析》中,细化问题,条件分析,环境分析,判断分析,归原分析。体现在buglist中,Detail Description项的填写要求,可能跟工程师的经验水平比较相关,如何量化成具体的操作模式,有待商讨。

2.       bugDebug工程师解bug的分析过程及结果和动作。Debug的过程无非是,先想出可能的原因,再去验证,再得出结果,再排除/找到原因。体现在buglist Analyse项的填写要求:1.可以写出为什么是这个原因,因为怀疑什么?2.怎么去验证的,细化的动作,比如换了哪颗器件,抓了哪些信号,软件上打开/关闭了什么功能等等?这里debug工程师一定要确认好自己的动作的正确性,不然就是个悲剧!3.然后得到的结果,比如无效,或是有其他的现象出现,或是抓下的图,或是……。

Ø  输出:

1.  总结。每个人经过一个项目,肯定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吃各种各样的后悔药。那么下次呢?总结,尤其是文档性的总结,便是一个较好的方法。而且各人的总结,分享出来,那么每个人又多了不少教训。拒绝从历史中总结的人注定要重复它的悲剧。

2.  其它的一些东西。如 最终版BIOS/ECbuglist,重大bug的文档……。

 

再讲讲效率的问题,合理的buglist如何体现在效率上?

1.  尽量减少重复的验证动作;

2.  迅速理解他人意图。

 

以上可能跟buglist的填写规范这个主题,有点偏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一个由简到繁,而后由繁到简的过程,现在处于第一个阶段,所以期待各位的奇思妙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之思考,测试,文档,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