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Me Too”运动,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

除了“假疫苗”事件,最近在大家朋友圈里出现最多的一个话题,可能就是性侵了,大家把它叫做中国版的“Me Too”。

面对“Me Too”运动,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_第1张图片
REX/Shutterstock

维基百科上是这样介绍“Me Too”的起源的:

社会活动人士与社区组织者塔拉纳·伯克于2006年在MySpace上最早使用了“Me Too”这一短语。当时伯克发起了一场草根运动,在被性侵犯的有色人种、特别是底层女性中推广“用同理心实现赋权”(empowerment through empathy),而“Me Too”便是这场运动的一部分。目前伯克正在制作一部名为《Me Too》的纪录片。她提到,那时有一位13岁的少女向她倾诉曾遭受的性侵犯,而她当时不知该如何回应。这一经历启发她开始使用“Me too”一词,她说她希望当时能用这个词来回应那位少女。

2017年10月15日,女演员艾莉莎·米兰诺在推特上鼓励女性尽可能地传播这个词,使人们能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与普通性。当时她写到:“如果所有被性骚扰或侵犯过的女性都能发一条‘Me too’的状态,那人们或许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米兰诺后来提到她是受到了伯克的启发,还说伯克的故事“感人至深、鼓舞人心”。

面对“Me Too”运动,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_第2张图片
截图自维基百科

国内的“Me Too”运动,从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倡导者袁天鹏被指认开始,到“反乙肝歧视”的雷闯被爆性侵他人,还有号称自己“这样”对待过100个女性的知名媒体人章文,以及“自然大学”的创始人冯永锋等。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更多有勇气的当事人站出来,从一个行业到多个行业,不断有更多人被指认。不时有人说,“人设尽毁,三观崩塌”。

雷闯被举报性侵他人后,很快发表了声明,承认了自己强迫他人发生性行为的事实(尽管当天下午就改口说自己当时当作是恋爱关系),朋友圈里很快有人转发雷闯本人的声明,并且称赞雷闯敢于站出来面对有担当。在和别人口舌相争的时候,我忍不住想:作为一个女孩儿的父亲,未来会如何和女儿聊起此事,以及如何教会他的女儿避免伤害。

事件随着时间发酵,看了网友汇总的越来越多的举报信息,发现受害者的描述里,很高频的一个信息是:被性侵后,出于各种原因,不敢说出口。

面对“Me Too”运动,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_第3张图片
截图自bilibili

作为父母和从事教育的人,我们还能如何保护孩子?以及从此时此刻,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有面对复杂世界的能力,如何让他们能够保护自己?

1.教会孩子反抗强权,不盲从权威

老师说的一定要服从的吗?老板和上司一定是对的吗?他们的要求一定合理吗?

并不是说老师和老板上司就一定是加害者,但是在网络收集的众多受害者的描述里,这些权利关系中和自己利益关系非常大的人,往往更容易得手。因为我们多数人的童年教育,被灌输的都是要“听话”,要做“乖孩子”,这背后的潜台词,则是把我们变成了逆来顺受的人。

当一个孩子习惯了逆来顺受,他自然不会去反抗任何强权,自然只会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公忍气吞声。

“Me Too”运动中,很多人不断说到被曝光被指认的这些“行业领袖”,“大佬人设尽毁”。迷信“大佬”、“偶像”、“领袖”,不是有针对性地相信他们做的很好的某一件事,而是全权相信他们的未知人格,甚至当他们性侵了自己,还会觉得是自己的错。除了心理上的应激反应,更是迷信和盲从的后果。

教会孩子保持质疑,没有人一定正确,没有人说的话做的事一定不会错;但也要教会孩子凡事不是非黑即白,好人和坏人没有绝对值。

面对“Me Too”运动,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_第4张图片
蜂窝的孩子在课堂里讨论如何从更多角度理解好人和坏人

该怎么和孩子说:

没有人是权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自己很棒的一面,但并不意味着他的全部都是完美的。

父母要怎么做:

自己不迷信权威,不把“大佬”挂在嘴边。比如当你的孩子说老师某件事情做错了的时候,你不要先跳起脚来说老师一定是对的,不要做用权威压迫孩子的人。

2.帮孩子建立边界意识,敢于拒绝,会求助和信任

“Me Too”运动的持续讨论中,不断有人提到这个问题:为什么那些受害者当时不拒绝?

除了有些受害者没有体力反抗的能量,属于完全被迫,还有一部分人的叙述里,很清楚地描述了自己是如何“被诱导”并持续被侵害。而在被诱导的过程中,多数人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没有意识到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边界、身体的边界。

比如很多人在指证中说到自己童年时被侵犯的经历,是在熟人之间发生的:“叔叔”、“邻居伯伯”、“爸爸妈妈的朋友”……而这些角色,几乎都会有试探亲密关系底线的举动,当第一次“亲亲摸摸抱抱”没有被反抗,就会得寸进尺。这是亲密关系的边界意识模糊。

而且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还有人模糊了道德和法律的边界。即便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依然有一些行为是绝对错误的,比如,违背他人的意愿强迫他人发生性行为一定是错误的。而很多人认为这是“私德”,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这是意识边界的模糊。

在“Me Too”运动里,我们还发现,被性侵的不仅仅是女性,也可能是男性;不仅仅是男性加害女性,也可能是女性加害男性。在任何性别关系里,我们都要教会孩子,了解自己身体的底线,尊重自己的感受,对任何让自己不舒服的行为,都要敢于说不。

不管是对方是叔叔,还是阿姨。

不管是同学,还是老师,还是任何人。

不管是被揪了一下头发,还是搂了一下腰,还是拍了一下屁股。

马上拒绝,马上说不,大声告诉对方:我不喜欢你这样!

蜂窝的超能力卡:“会拒绝”

如果孩子拒绝不了,或者一己之力难以抵抗的时候,能够找到可以求助信任的人,就至关重要了。

让孩子能够信任父母(或者信任他人,但父母应该是在孩子未成年之前最值得信任的人,也理应是他们的监护人,保护他们安全的人;当然也有很多亲生父母性侵的案例,实在无力说这一类),这一点不是只靠说出来的,而是要靠做出来的,也恰恰是最重要的。

告诉他们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他信任的,可以被他信任,并且在生活的点滴细节里,充分信任孩子。对孩子让你保守的秘密,永远守口如瓶,而不是转脸就告诉别人。孩子告诉你自己身上发生的不太好的事情,你不是第一时间责怪他,而是相信和尊重他的感受,接纳他的情绪——这些才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值得信任,有任何问题也敢于向父母求助。

该怎么和孩子说:

别人做出任何让你觉得不舒服的事情,都要大声说出来。遇到任何事情,爸爸妈妈永远都是最值得你信任的人。

父母要怎么做:

任何时候,首先尊重孩子所表达的感受,包括情绪;尊重孩子的独立的人格,不去拉低孩子的底线,不去侵犯孩子的隐私,当一个人的隐私不断被侵犯,而父母并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时,这样长大的孩子,不仅没有安全感,也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当孩子向你求助时,不要做忍气吞声的父母!

面对“Me Too”运动,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_第5张图片
电影《嘉年华》剧照

3.教会孩子责任感

首先作为父母,你要具备起码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知行合一,言传身教给你的孩子。

包括作为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自己的错误,不用更多的谎言去掩盖错误。当我们和孩子强调责任和担当的时候,不要仅仅局限在“赏罚分明”的思维里,而是要陪孩子一起梳理他承担后果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作为父母,也要对自己犯的错勇敢承担,而不是坚持所谓“成年人的自尊”。

其次是,同理心。当有人为那些“被举报后承认自己性侵他人”的人拍手称赞勇气可嘉的时候,他们可能忘了另一件事情:同理心。除了基本的法律和道德观念缺失,他们也丧失了换位思考的能力。对孩子来说,当他只局限在单一视角考虑问题的时候,要提醒他站在不同的立场去更多维思考。比如那些为雷闯站出来承认性侵的行为表示赞赏的人,可能他们就忘了,如果换位自己是被性侵的女孩的父母,还会如此态度吗?

最后是正义感。让孩子知道我们应该为什么样的行为喝彩,以及遇到不公和不正义,能站出来。比如,面对性侵后勇敢站出来发声的受害者,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污蔑和谴责,鼓励遭受不公的人为自己站出来发声,给他们更好的友好环境。

作为一个社会共同体中的成员,不把未经验证的信息,当作事实去传播。参与讨论,不做个看客,也不做个键盘侠。像反抗自己遭受的不公那样,反抗别人对受害者施加的不公评价。

该怎么和孩子说: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当你觉得别人这件事情做的不对的时候,就要勇敢说出来。

父母要怎么做:

独立思考,理性表达,勇敢承担,做推动社会文明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面对“Me Too”运动,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_第6张图片
艺术家JOAN CORNELLA作品

写在最后:

性侵的加害者通常很聪明,他们能快速识别身边可以下手的人的软肋,比如断定这样的事情发生后,某某会碍于名誉不敢声张……

怎么避免更多的人遭受这样的侵害,怎样避免更多人在发生类似的事情后只是沉湎于不敢声张的痛苦?除了推动法律健全,我们还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教给他们上述的这些,让他们成为一个有独立自由精神的个体,能够了解和参与这个真实的世界。

毕竟,未来复杂而混沌,我们和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将会遭遇什么,但至少,我们还有面对的勇气的能力。

美国作家安·兰德,在1943年出版的小说《源泉》里说:你不能把这个世界,让给你所鄙视的人。

换句话说,我们想给孩子什么样的世界,就要靠我们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出来。你是什么样的父母,就会给孩子什么样的世界!

共勉!

小说《源泉》封面

最后:

致谢安·兰德,致谢她笔下的霍华德·洛克。

致谢Tori Amos,单曲循环直到写完这篇文章,感谢她有勇气唱出这首让人如此难过的歌《Me and a gun》。

Me and a gun(没有找到墙内可分享的有版权的链接,链接来自YouTube)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Me Too”运动,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