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午吃饭的时候,同学问我最喜欢吃什么肉。
我想了一想,回答说:羊肉。
说“羊肉”这两个字的时候,头脑里立马浮现出和明喆一起吃羊肉火锅的画面。
在苏州这五年,如果说冬天有什么值得我留念的话,那一定是老学校越溪街道上的那家藏书羊肉店里的羊肉火锅。
我们两个人50元的锅底,里面有很多的白菜、粉丝配一些羊肉杂烩。热腾腾的蒸气从锅里一片片的冒上来。稍微靠近一点,鼻尖上都会有晶莹的小水珠。
我特别爱吃羊糕,明喆会为我单独买20块钱的羊糕。老师傅将其切成方方正正的糕片,放在一个特别小的白碟子里。
我一般会在另外一个小碟子里倒许多醋,用筷子夹一块羊糕片,放在醋盘里正反面泡一下。羊糕片每一个地方都要沾满醋,吃在嘴里凉凉的、酸酸的,这个时候再吃上一口粉丝、一些热白菜,喝上一勺有膻味的羊汤,真是人间美味呀。
光这一道菜,冬天这个季节就足以让我期待。
当然,我更期待的是那种两个人一起吃的氛围,喜欢的人、喜欢的食物,一切都刚刚好。
有时候我们吃饭不说话,都很美好。
2.
想起一直没有来得及当面感谢的人,那就是本科院校食堂的一位老爷爷。
我在步入本科院校时,每天早上都会很早起来,每次起来肚子总会饿的厉害。平时我身边也不会买什么零食,所以经常在食堂还没有正式营业之前就去吃早饭,麻烦正在准备早点的阿姨替我先打一下。
每次这样做的时候,有些阿姨都不是很愿意,甚至有些师傅你朝厨房那边喊他,他们都会当做没听见。
一边是肚子很饿,一边是很不好意思。
特别是我备考研究生的那段时间,几乎每天6:15不到就会去食堂。有时候会碰壁,有时候遇到好心的阿姨会帮我打一下饭菜,当然这都是视工作人员的心情。
有一天,一位老师傅发现我每天都来这么早,问我原因。
我说,因为要考研究生,每天就早早去图书馆学习。早上醒来又太饿了,想吃点热呼呼的东西,才会这么早来食堂。
后来,那位老师傅每天早上都会在食堂等我打早饭,直到我考研结束。
有一天早上,在我到食堂之前,有一个男生在窗口喊人打饭,结果里面没有回应。
我从门口进来,看见老师傅在低头打豆浆。他看见我进来了,立马停下手中的活儿,到窗口帮我弄早餐。
有时候,老师傅会偷偷地给我早餐少扣钱,或者多给我一些爱吃的春卷。
总之,在那段紧张的备考日子中,这段经历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曙光,让我感觉人与人之间还是有温暖存在的。
后来,想送一些家乡的藕汁给老师傅,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因为快要毕业的那段时间,几乎很少在食堂见到他。
那是我到今天为止,都觉得很遗憾的一件事。
3.
我和同窗五载的阿玉同学也发生过一件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让我忘记的事。
在本科院校的食堂,我们很少能够吃到特别新鲜的蔬菜,所以有一阵子心里嘴里都特别馋那种很鲜嫩的、水分很充足的青菜。
刚好那阵子接近中秋节,宿舍同学都回家过节了,只有我和阿玉留在学校。
中秋节当天,我们去学校附近的超市买一些零食。
阿玉在超市的蔬菜区用2块多钱买了一包青菜,还另外买了几只生鸡蛋。
我们回到学校,她将青菜切碎,盛在那种长方形的玻璃碗里,又敲了两个生鸡蛋到里面,什么调料都没有加。
把食物拿到楼下的微波炉里面加热。回到宿舍,她问我要不要吃一些,还挺香的。
其实,我当时是嫌弃的,觉得这种什么调味都没有的青菜鸡蛋应该不好吃。但我还是用勺子挖了一勺,吃在嘴里一股淡淡的清香味,是蔬菜的水嫩和鸡蛋的新鲜完美融合而成的。
我们两当时都爱吃,把一盒清蒸不加调料的青菜鸡蛋吃得一干二净。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吃过最美味的青菜鸡蛋料理。
那也是我和同窗五载的阿玉一段珍贵的记忆。
4.
还有一件事情,发生在考研的前一天。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图书馆的一个小房间里背书,等到吃晚饭的时候才从房间里出来。发现座位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每次遇见你,你都给人一种爱笑且特别乐观的感觉。一直在图书馆看见你在很认真的复习,希望你能够考研成功。加油。”
然后下面是一个大大的笑脸,并且十分可爱的备注了这样一句话:别误会,我是一个女生哦。
这对于即将考研稍紧张的我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般的温暖。我将那张纸条贴在了我的笔记本里,一直收藏着。
现在细细想想,我所怀念且难忘的,不是太多的言语,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承诺。
那些人、那些食物、那张纸条,那些交织成的一段段记忆,胜过千言万语,带给我无法言喻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