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生命科学?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这句陈章良先生的名言,可以这样理解,21世纪会有各行各业的人去研究生物问题;也可以这样理解,21世纪各行各业都会有本科读生命科学的人。

 首先,生命科学的世纪不等于生命科学赚钱的世纪,生物,一直都更像是一件奢侈品而非必需品。而同时我们也无法否认,在农业文明结束以后的工业时代,社会需求量最大的职业永远都是技术娴熟的工人和基本功过硬的工程师。众多科研人员的囊中,除了远大的抱负,也就只剩下羞涩了。

 所以,生命科学真的有那么不堪吗?我倒不这么认为,但是纠于它的冷门与小众,也还是有一些原因的。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金钱和利益使然。金钱的多少渐渐地已经取代了一切,成为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不挣钱的行业即等于失败的行业,工资收入低的领域即等于冷门领域,谁也无法避免世俗的铜臭味的沾染。当然,作为市井小民的我们也确实无法回避工资和薪水的问题,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生存,物质食粮都未曾解决的基础之上,相信也只有极其聪明或者极其愚蠢的人会去选择追求精神食粮。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离开校园3到5年以后,也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人仍然坚守在这个行业。显然,生命科学并不是一个能够赖以生存的行业,并且我们中的多数人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精神觉悟高尚到舍小家而顾大家的境界,用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去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再次之一些的原因,生命科学这个学科,就像襁褓中的婴儿,羽翼尚未丰满、社会定位也不是很完美之时便被人们强行贴上了“属于21世纪的学科”、“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这样的标签。期望越高,往往失望就越高。这实际上是一个竞争压力非常之大的行业,做药品的有制药行业来和你竞争、做器材的又有销售行业来和你抢饭碗、再加之从物理化学等等专业转行过来进行跨学科研究的,上万人来分一杯羹,恐怕多数人都要饿肚子的;况且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又非常有限,当你不从事相关科研工作时,所学习的内容几乎无用武之地,最后弄得进退两难,骑虎难下。这样的一个学科,按理来说,就不能给予过多的期许和期望了吧,然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它偏偏又要和诸如计算机和软件工程这样实用性极强的学科来做一番比较,这是极度不公平的。

 我时常愿意把这个时代比作基础学科的寒冬,就拿物理来说,物理的大厦19世纪已经落成,所剩下的就只是一些修饰工作,还有远方的两朵乌云。说是在这个行业搞科研,其实搞来搞去,无非也就是金字塔塔尖上的几位老先生在跳舞罢了。这不是技术垄断,而是学科自身的特性决定的。话题转回到生命科学上,只要是理工科几乎都可以跨专业过来研究生物,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本科学生物的学生们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毕竟我们是基础学科,基础学科生存的意义就是要服务于其他学科的。

 身处校园里的,固然总是无限春光无限好,眼前一片虚假繁荣的美好景象。然而,踏出这片净土,则是荒凉的废墟之上落下的一轮残阳,凌冽的寒风吹鼓着世界末日的到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生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