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形成的新现实主义冲击波|汪海林对话编剧高璇、任宝茹

《归去来》形成的新现实主义冲击波|汪海林对话编剧高璇、任宝茹_第1张图片


■ 本期轮值毒叔  ■

■冷面笑酱 · 汪海林 ■

《归去来》形成的新现实主义冲击波|汪海林对话编剧高璇、任宝茹_第2张图片

《归去来》形成的新现实主义冲击波|汪海林对话编剧高璇、任宝茹_第3张图片


▲ :本期节目完整视频




归去来兮,亦是希冀


高璇:现在的中国留学生跟十年、二十年前不一样了,比如说上一代去写海外华人的是《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他们也有留学生背景,但是有一个特别大的不同,就发现他们过去的那些人没有退路,他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去,留下来,然后他们会从底层做起,更多地去写他们的奋斗。现在的留学生,他们基本上没有生存的压力,就我们工薪阶层也好,或者普通的,城市的,这种公务员家庭出来的小孩,父母也竭尽全力让他们不打工的去留学,他们基本上从上学的第一天考虑的都是,我要留在美国,还是回中国?我们通过采访得出的一个比例,就发现竟然要回来的是占绝大多数。


汪海林:中国现在机会应该大于留在美国。


高璇:对,他们觉得在那边有一个天花板。


汪海林:它们阶层已经固化了,是吧?


高璇:咱中国没有美国那个天花板,他们可以无限地去寻求更大的发展,所以基本上都要回来,这个是我以前真没想到的。


汪海林:欧洲没有农民企业家那个概念,说农民就是农民,企业家就是企业家,咱们这就有各种机遇,农民也有可能成为企业家。


高璇:对,所以就说《归去来》这个名字,真的是在美国的时候不停地跳到我脑子里这句话,然后我觉得他们愿意选择回来。


汪海林:你这个剧名就含有这种含义。


高璇:对,因为“归去来兮”就是回来吧!


汪海林:去和来,很矛盾。


高璇:家里的田地已经荒芜了,为什么不回来呢?它是这样一个,就是寄予了希望和他们回来,民族复兴的一种责任感吧。因为这些小孩的视野太开阔了,然就是他们的那种心智和他们的生活能力,那个强大,都要可能高于国内同龄人。当然也有那个,他们完全属于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好的在那边就是精英,不好的话就是熊孩子,分化中间层很少。


编剧的恶作剧心理


高璇:观众会有一些对于男女一号的审美定势,这个我们也尊重,如果有不适感的声音我们也都特别理解。


汪海林:其实你像文学作品,你像《悲惨世界》上来先写主教的故事,写得很长。


任宝茹:文学作品是可以这样。


汪海林:长篇小说它从一个周边人物慢慢往中间写,我觉得这个其实是一个有意思的探索。我觉得你们俩挺坏的,编剧经常有的时候会有恶作剧心理,是吧?我就不那样写。


高璇:好吧,我们有点任性。


汪海林:我记得当年我跟阎刚写一个偶像剧,那个时候青春偶像剧都是最后一集,最后一场,就是俩人一接吻,男女主角一接吻就结束了全剧。后来阎刚突然有一天说,我们十一集让他俩接吻怎么样?我说那后边该怎么写,他说你别管,咱们先让他俩接下吻再说吧,然后我说你这个完全是在胡整,后来我睡了一觉,后来醒了以后我说可以,咱别告诉他们,咱们就这么写。那时候是边拍边写的,当时各方面都有点懵,但是其实后来效果挺好,我们在那儿就收视率就上去了,当然有些观众觉得这个戏是不是结束了。


高璇:改变一下这个审美的一个做法。


汪海林:在叙事上改变传统的一个做法,这个挺有意思的。现在我觉得是这样,父辈这条线它是逐渐出来的。你为什么这样设计呢?你为什么不一开始就从父辈出来,那不显得格局大吗?父亲这一辈一开始,那个结构当然就要复杂的多。


高璇:更复杂,对。它是这样,就我们还是从习惯擅长的青春剧走,也有媒体采访的时候问我们,说这个你能说一下它的类型吗?我说我只能说多剧种杂糅,就是用青春剧包装的社会话题剧,或者社会问题剧,因为我们毕竟是写留学生的,还是想让很多观众看到,也不光是留学生,是整个青年人。他走出校园和走出家庭之后的,自我奋斗成长史,然后暗中有官商勾结的这个东西,我们为什么让它慢热,慢慢发酵,是因为这是一个极大的秘密。对于孩子们来讲,家长不会说,来我跟你谈一谈,我们上一辈人都做了什么样的勾当。它是一点一点渗透,然后潜移默化。即使在父辈跟儿女之间,也是不可言说的,意会的东西。萧清这样的一个人物,她虽然最后进入了漩涡的中心,但是她要有一个过程,因为这么大的一个秘密连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可能让你一个外人,而且一个平民家的女孩来知道。所以整个这个剧情,随着最后螺旋上升,渐渐慢热,渐渐的开始紧张激烈,所以这个过程官商勾结,我们把它放在留学,青春成长,和留学奋斗的背景之后,慢慢的,当然在最后二十集它成为了压倒青春奋斗的,更另外一个强大主题,就是这么一个考量。并没有就是说,我们想上来就全景式的给你看一个像《人民的名义》那样的。


任宝茹:说实话我们创作的时候没觉得说,官商勾结这部分就一定比留学这部分会好看,我们其实没有强烈这种概念。我们本来这个叙事视角就是说想,从年轻人的角度,折射出来上一代人留下的影响。


高璇:就是说有的人可能对留学生活不感兴趣,但是他可能会对社会现象,官商勾结,这个权商勾结这个事情感兴趣,就是这两个元素的糅合,也其实是对于观众面的涵盖度更大一点的一种考量。

剧本与演员的互相成就


高璇:我觉得唐嫣处于从明星向一个演员转变的过程,而且我觉得从主创的角度,萧清这个人物她完成度和我们最初的想象高度贴合。因为其实唐嫣的个性是有点像萧清的,她很单纯,很简单,甚至有点二,我说的这个二不是贬义词。就是由于太直接,所以她没有那么多的修饰性,所以她把她自己本色的东西带给了萧清,这个也是为什么我们开始和导演决定演员的时候选择了她。唐嫣适合萧清,她完成得非常的好,我觉得她放下了很多她过去戏的一些执念,来以自己最本真的状态来完成的这个萧清。 


任宝茹:没错,说起演技,你们可能觉得现实那不是离生活更近吗,那不是应该更好演吗?她说其实不是的,对她来说在这个剧里面最难的是所谓的接地气,就表演的这个实。


高璇:她自己也说,说把人物演到真实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我觉得这一年吧,就她自己内心特别强大的欲望,说我要从一个明星去做一个演员。她问我们,当时她说,姐姐你觉得我这个萧清完成怎么样?我说我给你八个字吧,叫不染铅华,回归本真,小孩挺开心的。这是我们对她,到现在我也是觉得这个萧清真的,就特别清澈,你看了几集,你觉得你看的部分,你觉得她的表演怎么样?


汪海林:我觉得不错,我也挺意外的,因为我觉得可能还是跟故事有关系吧,她确实依赖这个剧作。就是你剧作给她是一个架空的结构,她演她真的是没有根。


高璇:她没抓手。 


汪海林:对,就没抓手,她就是硬演,所以这个戏,我觉得有好多地方有她自己的处理,而且我觉得她在表演赛沉着了,是吧?我觉得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高璇:非常可喜。


汪海林:那罗晋呢?

高璇:罗晋其实一直是一个特别用心的演员。

汪海林:演技一直在线,是吧?

高璇:对,他特别让我们惊讶的是,我就第一次看导演初剪的时候,我就觉得他的台词功底很好,因为我们台词不完全生活化,是有一点文学感的。我们也稍微有点任性的小坚持,我们平时生活说话我们俩就有点这样,你也知道。所以罗晋在这个台词度的完成上,非常让我惊讶,老演员不用说,志文老师连呼吸都是对的,施京明老师,凯丽老师,史可老师,那个微表情的准确度。但是年轻演员这拨里面,他们这一个台词,对于他们过去来讲确实是个挑战,因为可能过去的台词难度没有这么大,罗晋在这一点特别让我们惊喜,我觉得罗晋基本上他把我们想的都演出来了。书澈演得更加的柔软,可能剧本里的那个更成熟坚定一点,我自己就是想了想,他就是应该柔软的,他就是应该脆弱的,他在辨识和找寻自己,然后被摧毁了,自己把自己发配到柬埔寨去了。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观点不需一致,批评发自内心 


《归去来》形成的新现实主义冲击波|汪海林对话编剧高璇、任宝茹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归去来》形成的新现实主义冲击波|汪海林对话编剧高璇、任宝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