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法》阅读笔记

《文章作法》阅读笔记_第1张图片


《文章作法》阅读笔记_第2张图片

记事文:将人和物的状态、性质、效用等,依照作者所目见耳闻或想象(根据经验)的情形记述的文字。

 一、作记事文第一步 就经验所得,摘出种种材料,再 对材料进行精密的取舍和整理(将所得材料按适当的次序排列起来。)

 二、材料的取舍与整理 选择材料的标准:1.适切题目。2注重特色。 整理:同类材料集合,冗繁支离的删去。

三、顺序:观察的顺序;事物本身的关系

 四、文学的记事文 记述事物的美丑,表现作者对事物的印象。

特别注意: 想象,以自己感受而不可依成语来堆砌。

 注意特色,抓住特色,舍弃其余。

 抒述心情。记述从感觉上得来的印象。文字加入感觉才有生气。

使用含着动作的词句。 门前有小河,隔岸有高山→门前流着小河,隔岸耸着高山。 凡要表示事物,必须在事物有动作的时候,不可在它静止的时候。

 叙事文:记述人和物的动作、变化,或事实的推移的现象的文字。

记事文是静的、空间的;叙事文是动的,世间的。 二者的混合(略) 叙事文的要素 现象的主体;现象的演变;发生的时间;现象发生的场所。

叙事文的主想(选材的标准) 1.适切题目。2注重特色+主要目的

目的,偏重的地方:授予教训;授予知识;授予趣味(传记、历史、小说;善、真、美)

 叙事文的观察点(作者所站的地位) 发动者?受动者?旁观者? 确定一种观察点后,全篇统一,不应摇动。文气方能一致。通常以旁观者的地位居多。(叙述视角)

 观察点的变动 长篇的复杂的叙事文,要将各方面的情形都表现得适当,观察点不得不变动。

 剪裁的功夫

叙事文的流动(叙述节奏) 快的,以叙述事件的轮廓为目的;慢的,以叙述事件的情况为目的。两者的分别正如中国画的写意画和工笔画。小说属于慢的,历史属于快的。 叙事文流动的中止 谨防流动中止 流动中止就是由时间的动的叙事文,突然转到冗长的、空间的、静的记事文;或插入说明,使动态一时停滞。

叙事文流动的顺逆 .

说明文(略)

议论文: 发挥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的意见,以使人承认为目的的文字称为议论文。

说明文关于剖释事理的部分与议论文很有容易混淆的地方。但两者有差别,第一是目的不同,说明文的目的在使人有所知,议论文不但要使人有所知,还要有所信,第二是性质不同。说明文大概用单语为题如,社会主义,教育之类。议论文,则用一个命题为社会主义可行于中国,教育为帝国之根本之类。议论文的题目原是文章的根本主张的概括的缩写,所以表面虽然是单语,但内容依然是命题,比如,孔子之道人当遵从。

 命题 断定用言语和文字表示出来称为命题议论文,实际上就是对于所提出的命题所给的证明。命题从性质上有肯定和否定两种。

证明

论证方法   

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推法。

归纳法中有两个应当遵守的条件,一部分事件的集合是普遍而且没有反例,二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这两个条件如果能满足一个大概可以认为没有错误。

演绎法通常称为三段论式。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大前提,音乐是学校的功课-小前提,音乐应当注意学习-断案。 类推法应用时遵守下列两个条件:所举的类似点是事物的固有性,而不是偶有性被推的事物必须不含有与断案矛盾的性质。如,孔子与阳虎,同是鲁人,同在鲁做官,若依了这些类似点,因孔子是圣人,就推断杨虎也是圣人,这便犯了第一个条件,因为这些类似点都有偶有性。再比如甲乙二鸟声音大小形色都相同,但以鸟的赤诚受伤折断以此类似点因甲善飞就推断乙也善飞,这便犯了第二个条件,因为翅的折断和善飞性质是矛盾的。

证据的性质分类:

 一因果论又名盖然论   就是因为这种议论并不是确切可靠的缘故,平日某人品行方正,这次的结案大概和他没有关系。但因果论虽不是充足的可靠的议论却是必要的很有价值的,所以无论何种议论,至少非有一个因果论的证据不可。 二例证论   以部分来推全体,以甲部分来推乙部分。

 三比喻论  引用和结论相似的事例作证据。像蒸汽机关的运转需要煤一样每一样生物在生活上也需要食物,这是比喻论。比喻论要得当,就是两方面中各自所存有的关系,要有适当的关联。

 四符合论    和因果论相反符号论是从结果推测原因。如某人没有一定的职业应当很穷,这是因果论,某人到了严冬还穿甲衣,可见他很穷,这是符号论。符号论中最可靠的是那结果只有一种原因可以生出来的,例如河水结冰了,可知天气冷到摄氏零度以下。

 各种议论的联络。要注意的是因果论和符号论并不全然可靠,至于例证论和比喻论更只能做补充,力量很微弱。

驳论文: 作驳论的注意,以寻求敌论的立脚点。对于敌论应当找出它的主旨就是根本的命题,其次要寻出他证明的根据和法是演绎或归纳或类比,二反驳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对于命题的搏击,议论的命题应当是全称,作为特称命题本已非常无力,所以搏击理论的全称命题只是从她的矛盾对账的特称命题下手,因为证明特称命题实较证明全称命题容易。 第三应注意的条件:一,勿助长敌论的声势,二勿曲解敌论,三,最有力的驳论最好放在中部。

 小品文(略)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作法》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