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残联”中的工作人员很少是残疾人?

又是一篇在悟空问道审核未通过的文章,转此留存,未通过的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厉害了,我的国!

为什么“残联”中的工作人员很少是残疾人?_第1张图片

原因很简单,“残联”首先是“不让说”的组织,其次才是“残疾人”的组织,跟“工会”“妇联”“红十字会”等是一个道理。所以工作人员是不是残疾人,并不重要

有人说,因为残疾人文化水平低,无法胜任工作,这是扯淡!

①拿我自己举例:全日制本科学历、管理学学士,在2000年前,很容易就分配到残联工作了(我们县现在的残联理事长就是90年毕业分配的大学生,肢残三级,我是四级),而现在,没工作只能到处打工,还不受待见。

②而我们县残联中正式在编的有11人,除了之前说的那位理事长外,没有一人是残疾人,而且那些人的学历,没有一个高于他,有两个也是全日制本科学历,一个是早年分配的,一个是近期调入的,剩下的基本是中专学历,还有初高中的。

别说初高中学历怎能在编的这种无知的话!一来,有复转城市兵;二来,当初只要城市户口都给安排工作(这也是为什么那时候都要“农转非”的原因),先干“临时工”,等“指标”转正,当然只能是“工人编制”,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60后、70后的,很多都是“工人编”,学历大多都是初中、高中。

还有人说,残疾人身体不行,不能胜任工作,这也是扯淡!

如果连“坐办公室”的工作残疾人都胜任不了,那残疾人就只能在家养着了。

当然不是说,“残联”就只是“坐办公室”,但相对而言,要比到处打工对身体要求小多了。

说一千到一万,“残联”也好,其它组织也罢,都“不接地气”,这也是为什么出现一些问题,大家都“一股脑”地找政府,原因就是各个行业组织发挥不了作用。

“残联”作为“残疾人”自己的组织,

理应招录更多的、力所能及的残疾人进入残联工作,我们了解残疾人、对残疾人充满感情,这是做好残疾人工作最重要的前提,我们具有天然的优势。

2018年不仅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30周年!

希望残疾人能生活的更好、更有尊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残联”中的工作人员很少是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