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古玩商,走不完的江湖路

淘古、赏古、可以增加知识,陶冶性情,提高眼力,丰富生活,已成为文人圈乃至民间的休闲时尚。遗憾的是这一领域由于缺乏相关法规制约与有效管理,已成为某些不法奸佞之徒横行肆虐、施展骗术的乐园。许多上层文人、企业白领都有被狠狠宰割的痛苦经历,有人甚至为此付出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学费”而念不上真经。出现此种情形,受骗者往往家庭失和,追讨无果,甚至气恼致病者大有人在。故笔者以为有责任为净化古董市场呼吁,并向淘古一族作友情提醒,务必保持心态平静,切勿盲目投入,以免被套而追求悔莫及……

目前古董市场行市如何?可以用两句话加以概括:“一半工艺一半假,别无菁物皆拉杂”。货真价实的藏品大多已被精明的生意人和藏家束之高阁。有人形容向生意人买精品犹如虎口拔牙,是很恰当的。古董能否升值?那要看你买什么,卖什么。精品一如股市的绩优股,升值空间较大;伪品、劣品或俗品,不仅不保值,反而会贬值。笔者时常看到收藏者在路边自摆地摊出售早年收藏的玉器,标价显然低于购入价,但很少有人问津。

目前古董市场人员多为做小生意糊口的经商户以及收藏者,其中尤以农民大军醒目。当然也混杂形形色色的骗子手,其骗术花样繁多,且屡有翻新,令人防不胜防。却不得不防。

入市为业小营生

农民大军已成为新一轮“古”市的主力,他们能吃苦,奔波劳碌,风餐露宿,赚钱无论多少,只要有赚头就做。他们的商品多是些古代或近代的民间用品,其中混杂不少年代难辨的工艺品,开价亦不甚高,几元、几十元的生意都做。一般说来,一个月几百元的薄利尚可维持。须知这要比在家种田或卖菜一类营生轻松、灵活,故吸引了更多的农民投入。

在他们的摊位前驻足观望者多为民间古董爱好者,图个便宜,也有向境外馈赠礼品的小买家。由于是小生意,价格上下相差不大,故成交率颇佳,买卖双方不伤和气。当然藏家或艺术家对这些小碗碟、小杂件看不上眼。因其品味不高,故难登大雅之堂。

这些小地摊只可走马观花,切勿牵连过多或乱留地址,否则极易招惹麻烦。一天,笔者途经一湖南来的老农民的摊位,见其年老,言语迟钝,摆着几件虽然档次不高但确系真品的碗碟一类物品,便一时不慎留下名片。次日该老农伙同另一人突然登门,大包、小包摆了一地,赖着不肯走,非要你买他的东西,当笔者不愿花冤枉钱让他们离开时,老农竟哭丧着脸说:“活不下去了,照顾照顾吧”。简直令人哭笑不得。

这些小生意人的串连本领很强,只要有一人知道买家的地址,一批人就会粘上来,登门兜售一些毫无收藏价值的俗物,不仅令人大伤脑筋,而且极不安全。这些自称混饭吃的小营生者,一般说来绝无精品可淘,且好缠人买货,切勿寄以厚望。

走南闯北经销人

这类人有小资本,且身有长技,或琢玉或制砚,一技在手,有固定客户,相对收入稳定,比较注重个人声誉,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这类人能按客户的要求供货,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以适应市场需求。一位琢玉工匠能及时调整产品思路,时而玉佛,时而颇具抽象化的随形玉器,随行就市,选材考究,制作细腻,拥有不少客户,生意也越做越大。

一位家居苏北腹地的古董商,因儿子在省城上大学,常来探视,顺便带些古董销售,以贴补家用。东西货真价实,价格亦好商量,买卖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这些生意人撇开赚钱的因素不谈,应当说比较循规蹈矩,属于可交者之列。

当然,他们仍把获利看作第一位,亏本生意是不会做的。他们懂得与人相处互利互惠,有人甚至较大幅度地让利销售,保持商品流通与个人信誉,易赢得客户的信任,这些人是农民中较有眼光且会做生意的佼佼者,在小农经济向商品社会的转化中起带头羊的作用。

居家经营坐地商

居家经营,已成为许多古董经营者的一大经营方式。居家生意无房租、税收之累,只要眼力好,有货源,有销路,无论生意大小,包管只赚不赔。这类人头脑敏锐,眼光独到,一件货一眼望去,其年份与市场价值便可立马估出,经营古董自然得天独厚,左右逢源。

李先生几年前下岗在家,凭借十几年来铲地皮练就的火眼金睛做起了无店铺的古董生意。由于眼力好,上上下下路子活络,收入颇丰。一次,他在农村购到一组翡翠佩件,最后卖出两万多元的高价。王先生长年从事老红木家具的收藏,兼之自己有一手上佳的木工手艺,收购、修复、转卖,居然获利不菲。

这些居家交易古董者,大多眼力好,公平交易,愿买愿卖,在古玩圈中信誉颇好,对那些入市不久屡买屡亏的文人颇有吸引力,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无形的赏玩、交易圈。其中有人对老客户实行先赏后买的优惠,对一些拿不准的古物允许客户先拿去观赏、鉴定,然后再谈价钱。这一着很妙,实际上是承袭了历史上北京琉璃厂的惯常做法,十分诱人。

待价而沽集藏户

比较上档次的古董,在古董爱好者手中持有一二件已属难得。对于大多数局外人来说,也许一辈子也难拥有一件。集藏户则不然,集藏户是一个地区集散户于一家的古董集藏中心。一个农民,当他发现一件较有价值的古董,一般情况下他会选择就地兑现捞现钱,于是古董便多流向当地的集藏户。集藏户较有眼光,也有一些闲散资金,平日四处搜求,以期待价而沽。

吴先生出身名门,家中有一些祖传的书画、文玩,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处处留心,又陆续集藏一些,家中摆设颇丰。近几年兴起建房、购房热,吴先生一介文人,何来大宗资金,只得忍痛割爱,以免捉襟之忧。如吴先生这般老户的手中之物,一般不会太假,即使出现赝品也可能是老仿,购其藏品不至全军覆没,有时运气好也可能碰上精品。

当然,也有大搞赝品的集藏户,这类人往往在通读几本收藏类书籍以后,凭着一知半解便贸然入市,且牛气冲天,看见新奇之物就冲动,有时即使心中隐隐有可能受骗的感觉,捉摸不定,但由于货主巧舌如簧的鼓动,或媒子的从中误导,更重要的是本人博彩心理作祟,生怕错失良机,总想拣个漏,因此屡屡被套。

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观察,加之四处求教,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此时家中五光十色的藏品顿失光彩,看着刺眼、怄气,便想尽办法向外倾销。在这类集藏户手中买东西绝对不是会讨到好果子吃的。

广找门路宰客者

走入“古”市,一百元说成“一块”钱,一千元说成“十块”钱,仿佛钱不值钱。买主花上数百元、数千元不在话下。有利可图且其利不菲使这方领地混入了形形色色的骗子手。他们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伺机登门向文人兜售新出炉的赝品。由于赝品花样翻新,而文人多忙于公私事务,难得练摊长眼,故往往入其圈套。

沈某、袁某常常跑江西瓷器小贩租住的小旅馆,一旦发现新仿和几可乱真的赝品,便压低价格买下,再奔走于爱好古董的文人家中兜售。由于二人预先策划,配合默契,往往奏效。一旦得手,便分散隐去。有时被受骗买主找到,他们立马一副无赖嘴脸,任人唾骂任人嫌,只要手中骗到钱。

目前,有不少城市骗子与农村骗子联手,利用乡村的特定环境制造骗术。一天,南京郊县二农民带买主下乡,在一建筑工地的工棚中出示他们自称刚挖出来的玉器、瓷器,漫天要价,买主细细观察,皆为制作粗糙、质地低劣的新货。这些东西在产地三五十元便可买到。如果碰上新手,一旦打眼买下,协商退货几乎不可能,有时反而会受到这伙人的辱骂、恐吓,除非动用特殊手段。

因此,那些对于编造故事,甚至赌咒发誓兜售古董的人千万不可轻信,即使是到实地考察也会是处处陷阱。防范办法便是捂紧自己的口袋,不让他们有可乘之机。除此以外,真假混杂也是他们的常用手法,真的是垃圾货,假的是高档品,以假乱真,引人入壳。

敬告古董爱好者,尤其是新入市的朋友们,逛“古”市千万要小心,多看少伸手,一见胜百闻,百见免受骗。可以交几位信誉好、人实在的古董商,多交谈多求教,看透门道、摸熟行情以后再稳步投入。

初入市不妨小试身手,先小投资,看看效果如何,再逐步投入。战线亦不宜拉得过长,专其一二门类,练目数年,方可入市。须知自古以来古董因其利大而制假不断,赝品层出不穷,不知多少文人学士误坠其中。

当然,喝凉水也是难免的,如果你的藏品七成真,三成假也属正常。真正的火眼金睛,一眼识宝且永不上当的人其实是不存的。一切谨慎从事就是古玉鉴赏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不尽的古玩商,走不完的江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