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信用卡危及整个国内信用体系

据悉,央行已经发出通知,要求两支行立即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有关业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业务暂停期间的平稳过渡。并要求支付宝、财付通将有关产品详细介绍、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情况上报。据报道,央行通知表示,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虚拟信用卡也称为网络信用卡。目前国内的网络信用卡主要是指中信银行微信信用卡和支付宝网络信用卡。而支付宝网络信用卡是由中信银行、支付宝和众安保险联合发行的网络信用卡产品。微信网络信用卡则是由中信银行、腾讯和众安保险联合发行的网络信用卡产品。

从微信网络信用卡申请流程来看,微信用户进入微信“我的银行卡”专区,即可见到申请中信微信信用卡的入口。用户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真实资料后,由中信银行进行审批,审批结果实时知晓,审批通过后即自动开通中信微信信用卡。而支付宝网络信用卡的申请流程也与微信网络信用卡申请流程大同小异。

而从央行暂停虚拟信用卡的理由来看,就是这种网络信用卡面临客户身份识别及客户信息安全的风险。现在我们来看看这种理由是不是成立?如果央行不暂停网络信用卡运行,那么的风险到底有多高?等问题都需要厘清。

首先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尽管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风起云涌,但是我们必须牢记,无论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如何技术性与虚拟性,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核心是金融,它的落脚点是金融而不是互联网技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金融,那么互联网金融出现所改变的是现实金融的方式而不是金融本身,因此,互联网金融的任何交易是就是信用的风险定价。金融所具有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外部效应、公共性及监管等因素并不会由于互联网金融出现而消失,反之它要求更为先进的监管制度安排。网络信用卡也是如此。

一般来说,实体信用卡是由银行或公司签发,可供持卡人在指定的商店或商场进行记账消费的一种电子货币,属于一种授信凭证。它具有支付结算、储蓄、消费信贷等功能。银行为何会给持卡人授信,就在于对持卡人的基本信息能够清楚明确的识别。如果银行对持卡人基本信息不能够清楚明确的识别,那么也就无法确定持卡人的信用程度如何,给持卡人授信之后其消费有没有支付能力偿还,会不会偿还的问题。在这些基本信息无法识别的情况下,银行是不会给出这种授信的。也就是说,不会发出信用卡的。

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实体信用卡在申请过程中有一套严格的个人基本信息识别制度与程序(比如出示个人身份证,与个人签订持卡合约),也建立起一套持卡人事中及事后严格的监管制度与激励处罚制度,但不少国家“卡奴危机”时有发生(即持卡人普遍严重透支而导致小的金融震荡与危机)。也就是说,实体信用卡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网络信用卡更应该谨慎对待。

而从网络信用卡申请的程序来看,仅是通过网络,只要用户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真实”资料后,网络信用卡就能够获得批准。在这里,给予持卡人授信的基本信息的真实性就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一是身份证号码并非是身份证。因为实体身份证是由政府完全确认的个人基本信息证明,在银行办实体信用卡,出示个人身份证,就在对真实个人与个人的基本信息在核对,而是这种核对就隐含了政府对个人基本信息的确认。而身份证号码既无真实个人与个人基本信息当面确认,也无政府对个人基本信息确认真实性的担保。

二是如果持卡人的基本信息不能够得到确认,信用卡的信用从何而来?如果个人信用都无从谈起,那么银行如何给持卡人授信。也就是说,信用确认的不确定性,银行对个人的信用授信是不成立的。三是客户的基本信息不能够得到确认的情况下,银行授信给持卡人,这必然会给各种欺诈犯罪行为提供便利。如果这种情况出现,不仅会伤害诚信的持卡人、发卡银行,也会伤害整个社会信用。

可以说,网络信用卡这种宽松的身份识别机制,不仅容易导致整个金融市场信用体系混乱,给金融市场欺诈犯罪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也将干扰实体信用卡有效运作,给整个国内信用体系确立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为一张伪造的身份证不仅可以申请手机电话号码,也可用来办理网络信用卡。这与实体信用卡严格的身份识别机制是有天壤之别的。所以,央行对此要求也是对一般信用卡的基本要求。实体信用卡是这样,网络信用卡也是如此。

总之,一般来说,在信息确认的条件下,才能保证信用的运作,保证对信用风险的有效定价。如果基本的信息得不得清楚明确的确认,任何信用都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对信用的风险有效定价。因此,网络信用卡如何发展还得一系列的技术条件与监管制度来保证,否则它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还有对于网络信用卡客户的信息安全同样要求新的制度安排来保护。

你可能感兴趣的:(虚拟信用卡危及整个国内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