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卡写作进阶班作业|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这本书会颠覆你的传统认知

民主制度,是现代国家通行的基本政治制度。

即便民主的组织形式千差万别,但总结起来,有两点是各国都绕不开的,那就是普遍的公民参与和投票选举。这两种基本方式,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扩大演变,形成了现代民主制度。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希腊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现代中国也以民主作为政治制度的核心。那么中国的民主制度是否也以希腊雅典为本源呢?

传统观点确实是这么认为的。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追赶世界先进潮流,开始从技术、政治、文化三个层面学习西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被认为是政治制度层面探索的学习,其对象分别是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制。也是这一时期,人们提出了“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政治主张,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的民主制度完全是套用西方模式。

但在《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作者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现代中国的民主制度是本土产生,而非外部传入,是由内部决定,而非外部环境决定。

这本书的作者是孔飞力,美国汉学家,是研究东亚语言文化的领军人。这可不是中国人,而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他曾任职哈佛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东亚文明与语言系主任,欧美中国学界将其视为“旗手”,他师从著名汉学家史华慈,也是历史学家费正清的继任者。

孔飞力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观点与传统有别。他是“内在导向”的主要倡导人,他在《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这本书中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阐释。他将中国民主制度产生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初步产生、进一步发展、曲折徘徊和跨越式发展。在这四个阶段中,中国分别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解决了民主制度的根本性问题--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度和维持公共利益社会化。

最早主张扩大政治参与度的是魏源,这也是中国民主进程的第一步。

魏源,出生于乾隆末年,经历了人口压力的爆发期。当时的中国人口数量已经接近3亿,相对应的,每年参加国考的科举人数也在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官员替补人数也在逐年增长,但是官员职务数量并没有相应增加,所以很多人面临着考上了没官做的尴尬境地,这些人被称作下层生员。魏源就是其中之一,从自身境遇和社会大环境出发,他提出政治制度应当做出相应变化。

魏源认为必须发挥出下层生员的作用,也就是要扩大文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参与度。举人出身的生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若以讨论的形式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能够激发生员的政治责任感,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治统治。下层生员要想较快获得职务,往往会向上级贿赂,这就滋生了大规模腐败,若能扩大生员的政治参与度,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维持国家经济政治的稳定。

这一看法未受到中央官员和上层统治者的关注,但却得到了广大生员的一致认同,在文人中流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人们认识到变革的重要性。洋务运动中,有一位江南制造总局的总管事,深刻思考了官办企业、官商合办企业失败的原因,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民主制度的认知。

他叫冯桂芬,他认为官员与民众之间的必须产生直接联系。清朝末年,有一种人活跃在国家经济生活中,作为官民之间的连接,人们称其为掮客。在农村,掮客帮助官员收缴赋税;在企业,掮客负责商业管理,这便切断了官民之间的联系,也使财政收入大量流失,商业监管流于形式。因此,冯桂芬提出,必须采取政治变革,才能遏制中介掮客对公共利益的伤害。

他提出了两种措施,一种是广泛选举,另一种是强化公民身份。在乡村组织中,尤其应当建立起由下至上的选举制,并且将公共利益作为选举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在民众中树立起公民意识,即社会共同成员身份的普及。

这种超前的思想,掀起了轩然大波,赞同的人与批判的人一样多。当时的光绪皇帝对冯桂芬的理论大加称赞,甚至在百日维新期间进行了部分实践,但由于文化机制和政治斗争,这次实验还是失败了。

之后,中国又经历了数次变革,袁氏当国、北洋政府、南京政府数次宪政基本上都流于形式,未能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公民参与和投票选举,中国民主制度进程进入徘徊时期。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制度才有了跨越式进步。

土地改革,首先在农村打破了地主乡绅的经济垄断,从而打通了官员和民众之间的连接。例如《活着》中被枪决的龙二,真的如徐富贵所说,是替他去死的吗?不一定,他能从富贵手里骗走房子和地,也肯定骗得不少农民屋毁地失。龙二等人的倒台,使政府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土地分摊又使无地少地的农民重新与国家建立起直接联系,从而提高了民众对政治生活的关注度。

分摊土地后,农村中又进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有效地化解了私人占有与公共利益形成的冲突。土地农具牲畜的公有化,不仅集中了有限的生产资料,同时也在民众心中种下了公共利益的种子。

现代国家的心理基础,是公民的身份认同。无论是公民参与还是投票选举,都旨在激发公民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意识。

从这一点出发,中国的民主制度的产生,就不是由外部环境牵着走的,而是国家政治发展的内在需求。西学盛行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当关注中国民主制度的内部决定因素,即民众政治参与度的需求,社会政治变革的需求,公共利益普及的需求。这些内部因素决定了中国民主制度进程,区别于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在乾隆末年的人口大爆炸时期,就已初现端倪,历经磨难,最终形成了本土化特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卡卡写作进阶班作业|西学为体,中学为用?这本书会颠覆你的传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