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纪坛医院:不显山高、不露水深的集成平台建设体会

年度回顾与展望专题

第31篇文章

全文字数:1600余字

北京世纪坛医院:不显山高、不露水深的集成平台建设体会_第1张图片

专家卡片

北京世纪坛医院:不显山高、不露水深的集成平台建设体会_第2张图片

田宗梅

理学学士、管理学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

从事医院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工作15年,负责医院HIS、电子病历、集成平台等多个大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书籍2部,参与多项院内外课题;获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2015年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北京卫生信息技术协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理事,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CPDE)电子病历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家,中国医药信息学会(CMIA)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首席信息官协会理事。



2016年年底就知道了2017年不好过,原因是要完成一个对医院来讲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化投入项目的落地实施。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前些年“欠账”太多,2015年我们通过申报北京市经信委项目,获得了医院外部资金支持项目“《电子病历数据集成平台(一期)》”。该项目虽然题为数据集成平台,但实际包括了4个全院级的临床业务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移动医护管理系统、ICU管理系统、心电电生理管理系统)、集成平台、数据中心、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


一年后的今天,当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时不禁感慨万分。


2017年除了忙医改,一整年都在忙数据集成平台这个项目。为有序推进该项目实施,进行项目总体协调,我们信息中心组织召开大项目例会 18 次,子项目例会 98 次(仅包括有会议纪要例会,临时的项目沟通会几乎每天都有2、3个),审定项目周报 268 个,梳理业务流程及业务规则 210 余个。截止到现在所有项目都已经上线运行,通过集成平台联通的业务系统近 20 个,虽然离项目验收标准还有距离,但总算看到了曙光。


提起集成平台在其他行业已经应用多年,甚至有点过时,当其他行业开始讲微服务架构时,医疗行业爆发式的建设集成平台与业务系统发展现状有很大关系。大型三甲医院的信息系统动辄六七十套,大部分业务系统还是传统架构,数据共享的要求又越来越高,医院数据流、业务流、数据标准的梳理迫在眉睫,于是大家开始把希望压在集成平台上。集成平台项目在医院落地的确也帮信息中心理顺了很多技术上的困扰,但项目落地却远比想象中困难,在此梳理了一些心得体会,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集成平台建设需要有好的时机和抓手


各位同道们早就知道平台建设“不显山高、不露水深”,院领导、临床科室都不会有直观的体会,有时候还会落个花钱无效果的埋怨。所以,平台建设的时机和抓手就显得非常重要。


由于我们有多个临床业务系统上线,需要做很多接口,集成平台落地的过程也就是临床业务上线的过程,并行前进则少了一些把以前稳定的接口拆了重做、重复劳动且影响系统稳定运行的事情。另外,项目建设之初就考虑需要找一个有效的抓手,于是我们申请了国家卫计委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借力测评推进项目实施,这样在医院领导层面和厂商层面都更加重视项目,为我们顺利推进项目实施奠定了基础。


项目管理可决定项目的成败


集成平台项目建设不同于以前单个业务系统的建设,尤其是我们带了多个临床业务系统的集成平台项目建设,涉及第三方厂商多,业务系统调整又影响到多个临床和职能科室,做好项目管理意义重大。


个人认为平台项目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合适的项目组织架构,定好规则、分清责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做好过程控制。尤其是项目例会、项目周报的管理,项目例会我们采用当场出具项目会议纪要的方式进行管理,会议纪要要定人、定时间、定任务,参会人员确认签字。项目周报内容统一格式要求报本周工作内容、存在问题、下周计划。


当然还有项目进度的控制管理,有项目偏差一定要做调整,从项目启动到现在我们四次调整项目进度计划,每次调整就是项目组重新思考项目实施的过程。


正确对待标准的落地


听过很多行业前辈讲集成平台建设过程中最难的是标准的梳理,在项目启动之初,我甚至在中间件选型、HL7版本的选择上想到头痛,唯恐错误的技术选型将医院信息化推入大坑。而真正做的时候发现项目实施的重点在于体系架构的构建和项目实施中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整合。标准的选择还是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尤其是院内标准的制定。


以院内科室部门机构标准的制定为例,我们讨论了一个月也未达成统一意见,最后还是延续了两套编码体系,人力资源、OA、档案管理等管理系统沿用了人力资源处的标准,而临床相关系统则沿用了HIS系统的标准。这是因为管理的侧重点不一样,临床系统相关管理涉及科室工作单元划分、项目执行、成本、绩效等内容,要远远比人事行政的编码体系更为复杂。而当行政编码和临床编码的科室有交集时我们通过统一的财务核算编码做关系对应,解决运营管理系统人员成本和临床收入核算的问题。虽然方案不完美,但总算是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当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时,要有更全面的考虑


集成平台的建设就好比把鸡蛋又重新放到一个篮子里,平台的业务连续性要求堪比HIS,对信息部门来讲又多了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业务系统。平台相关的部署、更新、监控、维护、应急策略是要在建设过程中就要考虑的问题。首先还是要避免对HIS的影响,平台故障不应影响HIS业务流程,当出现问题中断时应能补发消息到平台。当然还有类似于单点登陆等需要考虑平台故障时系统的应急登陆方法、平台消息转发的实效性要求等。


任何一个系统的上线我们需要先问自己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不能为了上平台而上平台。已有平稳运行的业务系统,不为了上平台而折腾,核心业务系统的内聚性也不为了平台而拆分,标准是逐步完善的过程,让平台解决医院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就足够了。


原本我是一个比较追求完美的人,但是通过集成平台项目建设反而多了些反思,前进的道路可能会有跌倒摔伤,可能会错过美景,但是却不能为了追求完美而阻挡前进的步伐。


-END-

文章来源:e医疗2018年第1期

回顾与展望专题

点击阅读


专题预告|回顾与展望:行走在路上的CIO们

工蜂学院的故事

政策长文:开放变革、三个导向 迎接人口健康信息化新时代(上篇)

政策长文:开放变革、三个导向 迎接人口健康信息化新时代(下篇)

钱少事多,怎样让医院的有限资金在信息化建设上发挥最大作用?

西京医院信息化建设的2017:积极创新,在变革中占据主动权

缺乏“工匠精神”,已成为我国HIT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不舍得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民营医院,面临着智慧化换道超车机遇

运筹帷幄:大型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规划建议

区域卫生信息化:联通共享不能孤独求败

让野心与能力更匹配,这是医院信息化评价工作的终极目标

解密武汉“三通”工程,推广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应用

一个做好“技术+管理+服务”的信息中心应该是什么样的?

张震江:智慧医疗的未来看起来真的很美,我们有幸开启智慧医疗元年

黄昊:2018,展现数据之光

全宇:2018年HIT行业趋势漫谈

路健:告别躁动,告别浮华,告别喧嚣

汪鹏:让迷彩色闪耀军队医院HIT新时代

谢颖夫:大型医疗机构IT人才“招、留、培”实践与建议

且做且珍重: 新时代、新发展、新架构、新未来

高水平医疗卫生数据共享平台正在成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需求

网络热门词HIT版之2017回顾及2018展望

小勇哥说:2018年IT运维管理值得关注这几点

调研数据不容乐观,但非公立医疗机构正在迎来信息化建设新起点

“AI+医疗”是从这三个方面有效提升行业效率的

医改“八年之痒”,“快”数据让医疗服务更添“温度”

人工智能不再是谈资,数据质量如何更进一步?

大数据概念引领下的医疗信息化畅想——有前行才有脚印,走多了才有道路

医疗信息标准化时代的春天渐行渐近

MDT智能专科联盟的信息化支撑建设探索与实践

西安市中医医院:多方需求推动医院综合医疗服务平台建设

一文速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智能医疗现状



©以上文章来源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世纪坛医院:不显山高、不露水深的集成平台建设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