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北京市第二医院
信息科主任
张玉娟
日常工作是琐碎而繁忙的, 我们的范畴涉及医院的每个角落。
四大系统(HIS、LIS、PACS、电子病历系统)及众多专业系统需保证稳定运行,及时解决各种系统问题。硬件、网络需随时维护,再小的故障都可能影响全院业务开展。协调各方,对外要面对各系统厂家、公司,力求功能最大化,合理化;对内要及时发布管理和更新信息,沟通需求。管理与服务并重,对信息系统和使用者的管理明确、细致,将服务最及时地延伸至用户身边、患者面前。
二甲医院的规模比不上三级医院,但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哪一项都少不了。重压下的信息科仅有四人支撑, 完成了日常维护、系统升级、硬件更新等任务,遇重大任务或时限性强的工作时,加班加点已成常态。
琐碎而繁忙的日常工作
1.硬件:更新临床科室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攻克难关
我院信息系统使用的硬件设备多为2007年投入使用,早已超过保修期,甚至达到报废期。为了配合我院新电子病历系统上线,同时进一步改善我院计算机管理医疗信息的水平,继去年更新了门诊系统计算机设备之后,信息科在保证我院现有计算机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历时30个工作日完成了80台计算机、26台激光打印机、15台条码打印机、10台针式打印机的安装、调试。
一般来说购入设备时厂家应负责安装、调试,我们坐等使用即可,但计算机的出厂设置并不符合医院信息系统的使用要求,不仅要对硬盘重新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并正确安装、设置所有的办公及信息系统软件,同时还要排除各种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错误。
此外每台旧计算机上的很多文档,诸如重要的病历文书等,还需要转移到新计算机上,并按新的操作系统设置特定共享,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细致的艰巨工作。新生产的打印机等外设设备对操作系统的版本要求较高,而各信息系统,如HIS、LIS、PACS等又要升级才能适应高版本操作系统,信息科人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反复试验,在多种方式中选取最合适的方法,并密切沟通计算机公司工程师修改程序,在最短时间内将软硬件冲突和系统中的各种缺陷一一攻克、改进。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理顺后设备安装得以顺畅进行。
成立院方领导小组。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协调电子病历系统与HIS、LIS等系统的接口方式,最终确定各系统以最安全但难度最大的推送方式与电子病历对接。目前,医疗和护理文书的模板格式已确定,大量的接口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电子病历系统在试点病区已安装使用,前期培训工作已到位,医生们对该系统的认可度高,积极应用,提出很多改进意见。
3.完善统方管理制度,签署信息科人员保密承诺书
强化职业操守,维护信息管理的严肃性。
4.积极参加信息化发展培训, 汲取经验,掌握新动向
在2015年网络大会上聆听行政管理专家解析全新概念,了解信息化全局规划,人口健康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深入诠释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推动医疗服务模式转变的诸多可能性;互联网+医疗推动医院服务转型。有幸一睹全国一线医院管理者精彩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分享,大开眼界,得到顶层设计至关重要,流程再造要以人为本,让数据说话等等丰厚收获。
5.做好项目预算,为JCI做准备
通过JCI读书会的学习选取相应信息化项目上报明年预算,全面调研,充分考虑,为医院通过JCI标准认证做必要的准备。
6.做好产品选型
做好远程医疗平台系统及医疗影像信息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系统、数字化病案系统公开招标的前期调研工作,为医院选择最适合、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医院前瞻性地发展远程医疗,让信息化建设搭上了快速列车, 为打造全数字化医院迈出了里程碑式的第一步。
全院支持带来的动力
高层重视支持,职能管理到位, 理顺优化流程在先,关注信息系统的关联性和特有功能的拓展。能通过管理手段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给信息系统增负,因为各模块之间相互关联且制约,一个需求的实现可能带来其它功能的负面影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发挥信息化无可替代的功能。
整合信息资源,拓展新的业务。逐步将信息系统由以财务为重心转向面向临床、以医疗服务为重心发展。支持医疗就是实现以患者为心的发展道路,使医院不断强大。
重视用户体验,与使用者的沟通无极限。让患者体会周到的服务,密切医患关系。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壮大和深入, 信息科人员的工作压力与时俱增,急需补充力量,改变救火式被动状态,专心于本专业技能的提升。支持信息系统运行的众多设备中哪怕一个小小的交换机出现故障都可能大面积影响医疗和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而日益增多的大小系统上线前的充分调研,上线后的合理调整,用户体验的周到落实,各厂家之间软件冲突的化解等等无一不需要投入更多人力和更大精力,我们需要精英的加入。
维护信息安全需多方予以支持、配合,合理的投入是必要的保障。医务、护理、院感是业务核心,质控是管理先锋,两办为我们把关开路,财务、医保、门办、物资等部门的流程优化是信息化落地开花的基石,总务、人事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更多事务需多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方可顺利落地。来自一线使用者的宝贵需求是信息化成长的根本。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重构医疗是机遇更是挑战,2016年更严峻的考验等待着我们,唯有不断学习进取,不畏艰辛,勇于创新,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收获进步!
以上来源:e医疗2015年12月刊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独一无二的温州模式”研讨会~
报名链接打开会因网速等原因有所延迟,请耐心等待哟^_^
微信后台留言姓名、单位、联系方式也可直接报名~
文末评论任你填,年终特刊点击读
-我有良言,与君共享-
【e医疗原创】互操作平台、ESB和CDR,此平台与彼平台的辨析
【e医疗原创】冯杰: 互联网医疗会成为建立医疗服务新生态的重要环节
【e医疗原创】白如健:从2015到2016,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回顾与展望
【e医疗原创】王映辉:由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奖而及中医药信息学
【e医疗原创】程序员的成长:互联网时代需要“互联网复合型人才”
-煮清茶饮,看行业云龙变幻-
【e医疗原创】复旦肿瘤王奕:看得懂市场的企业,才有机会生存下去
【e医疗原创】刘云:三重三轻,医院信息化建设创新与变革的融合
【e医疗原创】汪鹏: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看未来数字医学这五件事
【观点】王小琼:被互联网吵醒,这是信息化走向融合协同的最好时机
【e医疗原创】李先锋说移动医疗:多赢的拐点一定存在,但不是现在
【e医疗原创】王景明:医改不成功,主要是缺乏健康服务体系的联动改革
【e医疗原创】中日友好医院: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全生态”技术整合
-分内之事,何之谓佳?-
【e医疗原创】贺嘉嘉:曾几何时,医院信息部门对互联网有稍稍的抵触情绪
【e医疗原创】王雄彬:”互联网+“来了,除了压力,我们还有什么?
【e医疗原创】傅昊阳: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力,2016如何着手?
【e医疗原创】庄思良:在医院对接互联网的2015,忙碌并快乐着
【观点】杨鹏宏:构建快速稳定的医疗数据集成平台是目前业内最大挑战
【e医疗原创】高峰谈口腔医院的现实需求:十五年了,更感任重道远
e医疗2015年12月刊
《科技新时代》e医疗订阅可选用以下两种方式:
1.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643;
2. 致电读者俱乐部,热线:(010)-65157887-666
3.批量订购后台直接联系小编,留下订购意向及联系方式^_^
本文中部分图片摘自互联网,图片有版权但尚未找到版权人,请版权方与我们联系。
“e医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e医疗
医疗卫生信息化资讯平台
微博 | @ e医疗
微信 | e-healthcare
杂志 | e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