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能说出多少跟豆制品相关的食材,豆腐,老豆腐,绢豆腐,豆腐脑,豆腐干,豆腐丝,百叶,千张,豆浆,大豆酱,豆腐衣,腐竹,豆腐乳,臭豆腐,毛豆腐......如果再在这些分类里面继续细分,那么百种不止。这些品种的原料都是“大豆”,这种富含蛋白质的豆科植物,在中国的饮食地图上横贯南北,从早到晚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甚至跨出国门,以“网红辣条”的姿态横扫全球。
那么这些豆制品在成为自己的样子之前都经历了什么呢?是谁让它们经历了转化,又是谁控制了他们的转化过程呢?是豆腐匠人。
同样的事情,是谁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转化成现在的样子,控制了他们的转化过程呢?是管理者。
在制作豆制品的过程中一定需要的几个步骤,泡豆子,磨豆子,过筛,煮浆,点化,压制成型,入味(发酵、卤制),保存,这些步骤中,有些需要时间,有些需要经验,有些需要工具,有些需要热度,而在每个步骤中都需要控制度,需要掌握分寸。是不是跟我们的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我们今天不聊这些,就聊一个步骤“点化”。豆腐的神奇之处在于转化,而管理的神奇之处也在于此。一个好的豆腐匠人能做出让人唇齿留香的豆制品,一个好的管理者也能够将人才转化与升级,完成从人材、人才到人财的转变。
人材,就是块材料。要想能真正用起来还要雕琢,去除其原有的木气。就像豆子经过泡、磨、煮,都是为了去豆腥,留下豆香味,以便转化。我们的管理者对人才进行相应的管理,规范,也是为了去除掉人材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原有的痕迹,让他们能够先成为人才,可用。但能否委以重用,能否为企业提供更大价值则更多的依赖第二步的转化。
从人才开始,需要管理者进一步的转化。需要媒介,就像点化豆浆的卤水或石膏。人才的转化需要任务,需要项目,需要一次不一样的解除。
我的团队中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老员工,我还没来的时候他已经为公司服务了将近5年,但业绩一直平平。
那时候我刚刚做管理,点化的功夫还不够,但我有一个好处就是喜欢实验,我尝试着让他分析项目,从客户信息的获取开始一步步分析,然后一点点陪访,跟踪。最终发现其短板在谈判。这就像是帮我找到了点化的配方,谈判有障碍我做给你看,然后让他自己去总结区别,找差距,送他谈判的书,让他在管理例会上分享自己的案例,一旦有进步,马上加温鼓励,并且帮他继续先办法提升原有客户的利润空间。慢慢的,转化开始有成效,不但个人信心得到提升,还能在团队中共同分析项目走向,俨然一个成功老大哥。
当你转化一个成功之后,你就会更想去转化下一个,但与豆腐不一样的是,人的转化具有独特性,每个人的案例皆不同。每个人都要找到他的转化媒介,有人是能力,有人是沟通,有人是认同,有人是担当,有人是信任,有人是规则。当你完成转化,这些人财开始散发能量,不但提升自身绩效,而且极大的带动了团队的成长。作为管理者,也似乎掌握了一点点转化的秘密。
我有一个简单的转化要去做,把豆腐冻到冰箱里,改天吃冻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