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matlab自带的卷积码编解码函数实现咬尾卷积码

卷积码的原理这里就不说了,这里只是一个小的演示程序。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用matlab自带的卷积码编译码函数实现咬尾卷积码的编码,打孔以及译码。

%编码器输入48比特
signal = randi([0 1],1,48);
fprintf('信号长度%d\n',length(signal));
%1/2咬尾卷积码:先输入尾部的码6比特,再输入正常码48
c = [signal(end-(constLen-2):end), signal];
fprintf('补充尾部后信号长度%d\n',length(c));


%打孔器设计
%信号的长度必须是打孔向量长度的整数倍
%打孔长度本来为24*4 = 96比特,但是由于信号多输入了6比特,会多产生12比特,所以打孔向量的长度为96+12=108
%这12比特需要被被完全打掉
p = [1 1 ;1 0];
p =reshape(p,1,4);
for i = 1:23
    p = [p,1 1 1 0];
end
%前面补0是为了打孔时,将前面的尾部生成的比特打掉(尾部本来是应该放在初始状态中的)
p = [zeros(1,12),p];
fprintf('打孔器的长度为 %d\n',length(p))


% 卷积编码
C = convenc(c, convCode,p);
fprintf('卷积编码输出长度为 %d\n',length(C))


%解码部分
tbLen = length(C)/rateInv;
%为了能在译码时获得咬尾卷积码的初始状态,把接收到的码子拷贝两份译码,第一份译码完毕以后,编码器的状态就与咬尾卷积码的起始状态相同了
C = [C,C];
fprintf('双份比特的长度为%d\n',length(C))%144

%相应的,解码器的打孔矩阵也要发生变化:
%当数据重复2份时,解码时的打孔矩阵并不是将原先的打孔矩阵重复而是,将编码打孔时的用来打掉咬尾的打孔部分去掉
p = [p(1+12:end),p(1+12:end)];
%输入解码器的比特长度应该是打孔矩阵的1的个数的整数倍
fprintf('打孔矩阵1的个数为%d\n',sum(p))
%译码
cR = vitdec(C, convCode, tbLen, 'trunc', 'hard',p);
fprintf('译码输出个数为%d\n',length(cR));
%解码时选择后面那一份的译码结果
recv = cR(length(cR)/2+1:end);
fprintf('最终结果个数为%d\n',length(recv));
err = sum(abs(recv-signal))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信原理,mat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