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简还要意赅——《论语》学习419-420

言简还要意赅——《论语》学习419-420_第1张图片

卫灵公篇第十五·四O(419)

子曰:“辞,达而已矣。”

【钱穆译】先生说:“奉命出使,他的辞令,只求能传达国家使命便够了。”

【杨伯峻译】孔子说:“言辞,足以达意便罢了。”

【傅佩荣译】孔子说:“言辞能做到达意就可以了。”

达,达意,无过多文饰。

钱先生把“辞”解释为外交辞命,他解释的依据是说孔子时代,尚不以著述文辞立教。但我们参考《论语·宪问9》篇,里面有说外交辞命创作的整个过程。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外交辞命有草创,有讨论,有修饰,有润色,既然有修饰、有润色,文采自然少不了,这与仅仅“达意”不相符了。钱先生的整句翻译毫无毛病,亦通亦合理,只是对“辞”的解释有待验证。

如果“辞”解释为言辞,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用一个成语解释了,叫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足够达意就行了。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这一章和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对照起来看,冬十月,子展相郑伯如晋,拜陈之功。子西复伐陈,陈及郑平。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也!”白话意思是说,古书上说,言辞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志向,文采可以丰富自己的言辞。不说话,谁能知道一个人的志向呢?但是说话没有文采,那所说的话就无法流传开来。晋为霸主,郑国入陈,如果不是善于辞令就不能成功,所以要谨慎地使用辞令。其中的“文”如果解释为“文采”是准确无误的话,就是说当时言辞还是讲究文采的,孔子在本章这样说,可能让人们尽量说话简单一些,意思到了就行了。

现在讲话,一般的行文,也只要达意就行了。除了文学作品必须有文采,这是不可或缺的,其他的能简单还是简单一点吧,能完整表达意思就足够了,像公文、平常的交流,完全没必要更多的修饰。


卫灵公篇第十五·四一(420)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钱穆译】师冕来见孔子,走近阶,先生说:“这是阶了。”走近坐席,先生说:“这是坐席了。”待大家坐定,先生告师冕说:“某人在这边,某人在那边。”师冕出去后,子张问道:“刚才和师冕这般说,也是道吗?”先生说:“对呀,这便是一种扶导瞽者的道呀!”

【杨伯峻译】师冕来见孔子,走到阶沿,孔子道:“这是阶沿啦。”走到坐席旁,孔子道:“这是坐席啦。”都坐定了,孔子告诉他说:“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

师冕辞了出来。子张问道:“这是同瞎子讲话的方式吗?”孔子道:“对的;这本来是帮助瞎子的方式。”

【傅佩荣译】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前,孔子说:“这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大家坐定之后,孔子告诉他说:“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师冕告辞走了。子张请教说:“这是与盲者说话的方式吗?”孔子说:“对的,这确实是与盲者说话的方式啊!”

相,帮助,扶助。

本章是讲孔子对待盲人乐师细心入微,体谅从容的真诚态度。从走路上下台阶,到坐席,到介绍自己所处位置,无不面面俱到。

这是与盲人的交流之道,盲人自有缺陷,一个正常人,尤其是一个有德的正常人应该给予盲者正确的引导、帮助和体谅。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他们所想,体谅他们的种种不方便,尽量地提供给他们更多的信息和帮助。

孔子这种思想的延续对社会关爱残疾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直至今天,残疾人的社会权益越来越得到重视和保障,这是我们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这是文明的进步,这是孔子思想经过了千百年来的大浪淘沙依然能受到尊崇的原因。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学习416-418

《人生路上学〈论语〉》目录

祸起萧墙——《论语》学习421

你可能感兴趣的:(言简还要意赅——《论语》学习41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