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猫书房#《战争论》笔记07:知行合一

#短毛猫书房#《战争论》笔记07:知行合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战争论》第一篇第四章到第八章。

讲战争中的其它元素。

1、战争中的危险

不少影视作品都向我们展现战争的残酷性。《拯救大兵雷恩》、《集结号》、《血战台儿庄》……不胜枚举。

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电影中的画面如何的真实,没有上过战场的人都很难真正意识到战争的危险。

更不用说那些把战争浪漫主义化或者庸俗化的影视作品。

让我们陪同没有上过战场的人到战场上去吧。

克劳塞维茨是当过兵、打过仗、指挥过战争的人。在第四章中他生动的描述了初上战场所能遇到种种状况,即便如此纯视觉的文字也无法描述出真正危险之万一。

《亮剑》中,当政委赵刚问李云龙说训练方式是不是太残酷时,李云龙的回答是经典的,被捅断几根肋骨,总比上战场丢了性命强。

训练再残酷,也不比不上真正战争的血腥。

一个人在接触到这些最初的印象时,如果能够不失去当机立断的能力,他必然是一个非凡的人。

初上战场能够面对真实的枪弹和火炮保持从容,想想这人就很可怕。

2、战争中的劳累

朝鲜战场上,李奇微最佩服中国士兵的一点是中国士兵的忍耐力。

美军士兵在战争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轮换回国休息,而志愿军士兵在战场上的时间是美军的几倍,其中积累的劳累不可想象。

幸好我们也只需要去想象。

3、战争中的情报

今天笔记的主题是知行合一,克劳塞维茨提到的若干战争的元素都有这个问题。然而战争是我认为最好不要知行合一的范畴。和平最好。

战争中得到的情报,很大一部分是互相矛盾的,更多的是假的,绝大部分是相当不确实的。这就要求军官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对事物和人的认识和判断,才能得到。

还是说朝鲜战争。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前,位于东京总部的麦克阿瑟及其幕僚都认为朝鲜不太可能发动攻击,一方面是因为麦克阿瑟对美军强大实力的自负,另一方面是麦克阿瑟的情报部门对上逢迎,报喜不报忧,此外也缺乏对战争情报的辨别能力,下面送来的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信息,怎么分辨很考验能力。

前线的部分指挥官通过派遣自己的侦察兵,发现朝鲜方面,开始加固边境的桥梁与道路,而且转移边境的居民,这都是典型战争爆发前的征兆。

我忽然明白了,在台湾问题上,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以此原则作为建交的前提,官方与台湾的交往要求必须建立在九二共识上。

要知道,20世纪下半叶,欧洲的不少国家都从原来一个国家分为了两个国家,比如捷克斯洛伐克成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世界历史上国家内部和国与国之间分分合合的例子不会少。

启示就在朝鲜战场上。

朝鲜战争对于美国来说是一场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朝鲜和韩国在美国看来是两个国家。但是对中国来说朝鲜战争是内战。

如果是内战,那么外来的援助和支持就是在干涉国家的内政。如果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你站你的队,我支持我的人,没什么可说道的。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就是在坚持台湾问题是个中国的内政问题。

言归正传。

911事件发生之前,事件的情报被忽视了,如果说很早之前,战争双方缺乏的是情报,那么现在战争面临的可能就是情报太多。

还没有来到真正的战场以前,在室内拟定最初的计划的时候,辨别情报的困难已经不小,而在纷乱杂沓的战争情况下,情报接踵而来,这种困难就更无限地增大了。

情报不是真知道,打了才是真知道。这是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最大的差别。

4、战争中的阻力

战争的盖然性。

战争中阻力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纸上谈兵的时候,什么都很顺利,仿佛整个世界都会配合我们的剧本来上演,而到了真实的战争环境,任何一点都可能给我们带来阻力。

朝鲜战场初期,美军士兵甚至离开了交通工具就不知道该怎么行军,缺乏训练的结果就是对战争各种阻力无能为力,仿如待宰的羔羊。

到了战争后期,面对各种阻力,志愿军表现出来的是攻坚能力,美军表现出来的是灵活的应变能力。这与军队的文化差异有很大的关系。

以克劳塞维茨的原话来结束今天的笔记。

一个未经航行过的,充满暗礁的大海,统帅可以凭智力感觉到这些暗礁,但是不能亲眼看到,并且要在漆黑的夜里绕过他们。
人们在理论上决不能完全认识这种阻力,即使能够,也还缺乏那种经过锻炼的判断能力。

你以为自己知道的,其实不是真知道。

战场上那些足以称为神的将军,无一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明天进入第二篇。

明天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短毛猫书房#《战争论》笔记07: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