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社团时间,我像往常一样到各个社团观察教学情况。
打开音乐社团教室的门后,老师正在带着孩子们一起拿着简谱进行试唱,我蹲下来准备采集两张照片,发现小宝并不是很高兴的捂着眼睛,小声的抽噎。
配课的老师和我进行简单的交流,原来是小宝因为多吃了一会儿水果加餐,错过了老师组织的玩纱巾的律动环节,看到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开始试唱了,她焦急的情绪上来了,任老师怎样安抚情绪都无济于事。
我摸着小宝的头,小声说:“桥巧老师知道你现在很伤心,能出来和老师说一说吗?”
小宝边抽噎边点头,我和老师交代后,带着小宝走出教室。
教室门口,小宝抑制不住情绪,放开声音的哭起来。
我蹲下来,抱着她:“来,桥巧老师给一个温暖的抱抱,老师跟小宝一样,碰到伤心的事时也会哭,这很正常。”
小宝趴在我的肩上继续呜呜的哭。
我轻拍她的后背,接着说:“虽然小宝特别伤心,但刚才在教室里为了不影响其他小朋友上课,你并没有大声的哭,老师知道你是一个有自制力的孩子。”
小宝边哭边点头。
和孩子在一起,成人需要带着敏感的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倾听孩子的语言,努力理解孩子的感受。
“你有很强的自制力,既然哭了一会了,相信伤心的情绪也会悄悄的溜走,现在能尝试将情绪平复下来吗?”
小宝从我的肩上起来,忍住泪水,点点头:“嗯。”
当孩子的行为被成人读懂,并用语言描述出来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温暖的。
情绪被理解能让孩子充分的感受到成人对她的爱,并能尽快的把情绪转移到解决问题上来。
“那你要不要回去继续上课?”
小宝摇摇头,拉着我的手不放,一副要你去哪儿我跟哪儿的架势。
看来,由于刚才的不开心,她已经没有足够的兴趣和专注力去参与音乐活动了。于是,我说:“我要去其他社团看一看,你愿意跟我去其他社团转一转吗?”
小宝肯定的点点头。
当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需要为她建议接下来要做什么,但前提是她取得她的认可。
“好的,那咱们和伤心再见,一起去。”我帮她擦了擦脸上的泪水,拉起她的小手去美术社团教室里。
站在美术社团教室的门口,小宝看到熟悉的同学在里面画画,羞涩的不愿意进去。
我悄悄的说:“没关系,小朋友们都在认真的画画,不会注意到我们的,我们轻轻的进去看一看,不影响他们。”
从美术社团出来,我们下楼梯的时候,小宝的情绪已经很平静了,指着办公区,问我:“桥巧老师,你知道那边是什么地方吗?”
我好奇的问:“什么地方呢?”
小宝自豪的说:“那是老师们的办公区。”
“你怎么知道的?”
“因为我们老师有的时候会去那边开会,我还看到有老师们拿着白纸去那边打印东西。”
孩子的眼睛时时刻刻在观察,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建立了自己的认知。
“你观察的真细致。”我向她竖起大拇指:“那边真的是老师的办公区呢。”
接下来,小宝和我一起去了武术社团、木工社团、舞蹈社团,从舞蹈社团出来,上楼梯时,小宝开心的像一只小燕子。
我抓住机会问:“你现在能和我分享一下刚才伤心的情绪吗?”
小宝轻松的说:“可以呀!”她一手拉着我,一手抓着栏杆的扶手,说:“今天中午的水果加餐不是菠萝吗,我吃的时候牙有点酸,但我又想吃,就慢慢的吃,等我吃完了,老师的纱巾游戏过去了,我就哭了。”
我抽丝剥茧:“因为多吃了会儿菠萝耽误了纱巾游戏,所以很伤心。”
小宝点点头:“嗯。”
“因为伤心,所以用哭来表达。”
“嗯。”小宝回答
我又问:“现在还伤心吗?”
“不伤心了,好了。”小宝吐了吐舌头说
我笑了,她也笑了,高高兴兴的拉着我的手向音乐社团教室走去......
很多人有这样一种错觉就是哭是不好的,如果孩子哭了,一定是想尽各种办法让她不哭。
其实哭有很多种,有伤心的哭、难过的哭、生气的哭、烦躁的哭,还有喜极而泣......
孩子哭正是孩子发出关注需求的信号,是让孩子认知当下情绪很好的机会,成人将孩子用哭表达的情感用语言描述出来,孩子的内心是宽慰的。
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被理解和尊重更能让她感受到爱了。
孩子波动的情绪一旦被接纳和理解了,她便能尽快的平静下来,梳理困扰她情绪的问题,接收成人的建议。
哭并不是问题,哭了不被理解才是最大的问题。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