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点干货1.夏侯藩背了个大黑锅

每天读点干货1.夏侯藩背了个大黑锅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干货是啥?就是没有经人咀嚼消化过的东西。干货虽然难啃,可多吃点干货,终归没有坏处。

最近,又在硬着头皮读《资治通鉴》。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开始了,这一次还好,已经坚持到西汉末年了。

里面有些片段感觉很有意思,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汉成帝时期,有一段这么个小故事,原文是这么写的。

“或说王根曰:“匈奴有斗入汉地,直张掖郡,生奇材箭竿、鹫羽;如得之,于边甚饶,国家有广地之实,将军显功垂于穷。”根为上言其利,上直欲从单于求之,为有不得,伤命损威。根即但以上指晓藩,令从藩所说而求之。藩至匈奴,以语次说单于曰:“窃见匈奴斗入汉地,直张掖郡,汉三都尉居塞上,士卒数百人,寒苦,候望久劳,单于宜上书献此地,直断割之,省两都尉士卒数百人,以复天子厚恩,其报必大!”单于曰:“此天子诏语邪,将从使者所求也?”藩曰:“诏指也;然蕃亦为单于画善计耳。”单于曰:“此温偶王所居地也,未晓其形状、所生,请遣使问之。”

藩、容归汉后,复使匈奴,至则求地。单于曰:“父兄传五世,汉不求此地,至知独求,何也?已问温偶王,匈奴西边诸侯作穹庐及车,皆仰此山材木,且先父地,不敢失也。”藩还,迁太原太守。单于遣使上书,以藩求地状闻。诏报单于:“藩擅称诏,从单于求地,法当死;更大赦二,今徙藩为济南太守,不令当匈奴。”

里面,有这么几个人物,一个是汉成帝,一个是大司马王根,一个是中郎将夏侯藩,一个是匈奴单于。

大致翻译过来,就是说有人向王根提议介绍说匈奴有块楔入汉朝边界的土地,直达张掖郡,出产奇异的木材、箭竿和鹫鹰羽毛,如果能得到,就能名垂千古。

于是王根斟酌之后,向汉成帝陈述。汉成帝一听,心想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于是也想要到这块地。

可是,当时汉朝跟匈奴的关系很是微妙。自从汉高祖白登之围以后,虽经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汉朝对于匈奴始终是以拉拢打击相结合的。所以,汉成帝自己也没有信心到底能不能要到这块地。要是要到了还好,万一要不到,岂不是有损天朝威严?

汉成帝也不是傻瓜,他自然有他自己的一套办法。他把中郎将夏侯藩召来,让他出使匈奴,去要这块地。可是呢,他又没有说得很明确到底是让夏侯藩以什么名义去要地。而是用了如今很流行的四个字代替——自己体会。

于是,夏侯藩带着汉成帝的潜台词来到了匈奴。说明来意之后,单于也不傻,他就问夏侯藩,要这块地,到底是你自己的意思呢?还是汉成帝的意思呢?然后接着问,为何这块地前几位单于在位的时候汉朝不要,偏偏我在位的时候来要呢?后来,又说了一堆理由之后,拒绝了夏侯藩的请求。

夏侯藩辜负了汉成帝不可明说的寄托。回去之后,诏书立即下达匈奴,说夏侯藩擅自假传圣旨,向匈奴求地,本应处斩。由于大赦,贬为济南太守,终生不准再入匈奴。

这么一个小故事,真是精彩纷呈。每个人都心怀鬼胎。王根如此,反正他向汉成帝陈述,事成则举荐有功,事败亦无损大局,反正不是他去要地;汉成帝如此,要到地,名垂千古,要不到,则是手下人办事不力,擅揣圣意,随便拉一个替罪羊出来即可保全颜面;单于亦如此,给你汉朝土地,没问题,必须名正言顺,昭告天下。正是因为看准了汉成帝的心理,不会那般行事,所以单于才会这么直白的拒绝。

只是,可怜夏侯藩,是否知道自己在上述三人的心怀鬼胎之下,替汉成帝背了这么大一个黑锅。

中国古话说得好,听话要听音。可是即使听懂了里面内在的音,有些黑锅还是躲不过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天读点干货1.夏侯藩背了个大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