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Stack at OpenInfra:通过Multi-arch SIG推动OpenStack多架构标准化建设

8月16-17日,由OpenStack基金会举办的国内极具影响力的开源盛会2020 OpenInfra Days China在线上召开。本次大会聚焦“智能开源基础设施”,围绕人工智能、机器学习、5G等应用场景以及容器基础设施、硬件自动化、网络与存储而展开基础设施演进的讨论和技术展望。大会邀请来自全球社区的技术专家和行业资深领袖,分享全球前沿基础设施技术的展望和探索路径。

OpenStack技术委员会委员、易捷行云EasyStack高级工程师林冠宇持续多年深度参与OpenStack社区的代码贡献和社区建设,曾连续两年担任Heat项目PTL,在2018年OpenStack柏林峰会上,林冠宇还被授予OpenStack社区贡献者奖。本次大会,林冠宇参与圆桌论坛环节,与业内技术领袖就热点议题展开讨论,并围绕“OpenStack多架构支持现状与未来“发表了演讲。

推动OpenStack各版本兼容多架构

OpenStack的可管理性、弹性、可扩展性和用户体验的功能都在不断发展,对各种硬件架构的灵活支持,都使得OpenStack为公有云、私有云以及多云管理的建设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架构支持解决方案。在“OpenStack 多架构支持现状与未来“演讲中,林冠宇指出,目前多架构在社区的发展仍在演进阶段,并分享了Multi-arch SIG(多架构支持兴趣小组)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规划。

Multi-arch SIG是 OpenStack 社区内成立,针对多架构支持的特殊兴趣小组,林冠宇是该社区的主席。该组织目的是跟踪并鼓励人们努力更好地支持OpenStack on CPU架构,而不仅是x86。这包括提供文档、构建测试作业、跟踪问题以及为多个架构构建生态系统。自2019年创立以来,Multi-arch SIG主要工作锁定推进Arm架构与 OpenStack 整合,肩负着让社区开发者与用户都能够透过小组互相交流进而实际解决多架构支持的目标。

透过Multi-arch SIG,林冠宇等一批开发者正整合与持续推进社区Arm64与ppc64le等架构的支持完善度。其长远目标是从社区的最基础版本开始,确保 OpenStack 各个版本都能够持续兼容各种 CPU 架构。目前,从小处的单元测试,打包 Python 库,再到实际案例兼容与问题回报都纳入 Multi-arch SIG 目标并开始实际工作。而后续,透过社区保证在Arm64架构上的测试与发布的品质后,将更进一步针对Arm64架构展开效能调适与流程简化。

目前,Multi-arch SIG已经获得华为、易捷行云、Red Hat、IBM等诸多公司支持。林冠宇表示,Multi-arch SIG欢迎对多架构感兴趣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操作者等不同角色的人员加入,共同推动Multi-arch在OpenStack社区上面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OpenStack各个版本对Arm等多架构的兼容。

跨开源项目的融合与协作将成为主流趋势

在 大会“圆桌议程“中,林冠宇与OpenStack基金会中国社区经理李昊阳、九州云技术总监黄舒泉、华为计算开源生态部副总监黄之鹏、蚂蚁集团资深技术专家王旭一起讨论了关于跨开源项目合作与开源社区的重要性。林冠宇表示,目前OpenStack 所面临的是更多元的开源基础架构环境,跨开源项目的融合与协作将成为主流趋势。这背后的原因是,当基础架构稳定后,透过用户实际案例的回馈以获得社区的持续发展将更加重要。当前,OpenStack与硬件,智能,容器等相关开源社区项目的整合与调适也已经是社区主流。

EasyStack at OpenInfra:通过Multi-arch SIG推动OpenStack多架构标准化建设_第1张图片

社区能够持续发展取决于良好的开源基础,而 OpenStack 社区所定义的4个开放,即开放源码,开放设计,开放开发,开放社区最能够体现与保障开源的实际价值。开源项目会不断迭代与更新,而能否让成员能安心的贡献与使用是社区长远发展的重点,这也是 OpenStack在实际用户环境上持续融入与整合新的跨项目合作的重点。

OpenStack进入中国十年,已然成为开源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标准。云计算技术的快速演变升级涌现出大量的新需求,且行业需求不断细化,使得开源社区之间的技术协作与集成测试已不可或缺。易捷行云一直是中国开源云计算的领导者,积极参与国际开源社区并贡献核心代码,不仅是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Ceph基金会创始会员,CNCF、OCF、Linux基金会会员,拥有私有云事实技术标准OpenStack全球技术委员会亚太国家中唯一委员;同时在kubernetes、Ceph、OpenStack的核心代码贡献中多次排名全球前十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私有云,容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