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企业的发展模式?》

《如何选择企业的发展模式?》_第1张图片
厚德载物


        一个企业在规模选择上,做大还是做小主要取决于它所处的大环境下及自身的发展目标。大企业固然有大的优势,却由于管理复杂,协调困难,易于出现大企业病。小企业固然有小的劣势,却有大企业不具有的优势。

       小企业的产权形式是单人业主制,即由一个人拥有并经营。所有者与经营者是同一人,责权利统一在这个人身上。小企业的老板既是所有者(委托人),又是经营者(代理人),一身二任,不存在大企业那种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也不会有机会主义行为(正如自己不会偷自己的车子一样)。这种产权形式是效率最高的。

       其次,小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简单,管理效率高,从而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许多小企业都是所有者(老板)从事各种管理协调工作,即使大一点儿的企业雇用的管理人员也很少。没有大企业那样庞大的机构,也没有大企业病。信息沟通快捷、准确,做出经营与管理决策的过程简单而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也简单,员工之间更容易沟通和协作。这些使管理效率远远高于大企业。

      同时,对整个经济而言,小企业还有三种大企业无法代替的优点。一是小企业需要的资金少,进入容易,投资回报快,是有效利用资金的一种好方法。二是小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有利于就业的增加。对于我们这种劳动力丰富、就业压力大的国家,这一点更有意义。

       三是小企业有利于整个经济稳定。就个别小企业而言,抗风险能力弱,其生也快,其死也快。但作为一个整体小企业有生有死,总体上是稳定的。小企业不会引起经济过热(它没有这个能力),也不会是经济衰退的祸首。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我国的台湾地区受的冲击最小,而韩国受的冲击相当大。一些专家认为其原因之一是中国台湾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而韩国是以大企业为主。

作为小企业,如何做好、做强?

       小企业可以自身的特色对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具有垄断力,使这些消费者即使花钱也要买它们的产品时,就有了稳定的市场,就能做强。企业的强在于市场竞争力,小企业的这种竞争力不在于规模大降低了成本,而在于以别人无法代替的特色在竞争中取胜。小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产品特色创新。而且,这种创新并不需要大的投入,也没有什么风险。

       作为一国政府,应该为这种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条件,帮助它们解决困难。许多国家都有中小企业管理局,其任务实际上不是管理小企业,而是帮它们发展。例如,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使它们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小额资金。许多国家对中小企业实行一次纳税,而大企业要双重纳税。这就是说中小企业没有公司所得税,利润只按业主个人收入纳税,而大公司的利润先要缴纳公司所得税,分给个人之后还要再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也是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如何选择企业的发展模式?》_第2张图片
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同样,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没有大企业。大企业是经济的支柱。大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领头羊,是进入世界市场的先锋。只有大企业以技术创新推动增长,以规模提高效率,以实力创造品牌,一个国家的经济才有希望。

      把 企业做大有三条途径: 横向合并、纵向合并跨行业合并。
       横向合并是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合并。这种合并的目的是把同一种产品的产量做大,以实现内在经济,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许多行业中,只有产量达到相当水平时,才能实现规模经济,这就需要横向合并。
      纵向合并是实现整个产业链的组合,也称为 产业链整合。一个行业的企业往往有上下游的关系,例如,采矿和炼铁是炼钢的上游,轧刚则是炼钢的下游。如果把若干上下游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所节约的交易成本大于成为一个企业后增加的管理成本,纵向合并就提高了效率。
      跨行业合并又称为 多元化经营,是把若干不相关行业的企业合并为一个统一的企业。这是国际上许多跨国企业发展的战略。跨行业合并能使企业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其次,可以回避由于一个行业意外变动而引起的风险。最后,多元化也有利于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避免了由于市场需求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衰亡。

       这三种途径都可以把企业做大,走哪一条途径要取决于许多因素。

同时, 企业做大有两种方法。

      一是把本企业的利润用于投资来做大,马克思称为资本积聚。由于企业的利润有限,用这种方法把企业做大,过程相当漫长。二是通过兼并其他企业或企业之间的合并重组把企业做大,马克思称为资本集中。这种方式可以迅速地把企业做大,世界上的大企业都是通过这条途径做大的。所以,企业做大是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来实现的。

       企业的合并与兼并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每个企业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或者竞争的压力,都要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企业做大。不同的企业规模不同,效率不同,竞争中必然有胜有负。这样竞争的结果必然是效率高的企业兼并效率低的企业,使强者越强,弱者破产。这是一个市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市场规则。在市场竞争中,政府只要维护竞争的秩序,而不是强行干预。

       在历史上,使企业迅速做大的杠杆是资本市场。企业做大不能靠自有资本,一定要靠从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市场经济中包括借贷、股票、债券在内的资本市场发展,为企业做大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金融与产业资本的结合是特大企业出现的必然条件。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就难以出现大企业,读一读美国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的经济史可以强烈感觉到这一点。

《如何选择企业的发展模式?》_第3张图片
合作共创未来



       当企业有钱了,想扩大企业规模,这个想法是不错。但许多企业却在这时迷失了方向,放下主业进入了其他行业,其结果难免鸡飞蛋打。许多人在争论,企业做大是走一元化之路,还是走多元化之路,其实这是一个伪问题。

       像通用这种多元化企业,的确让人羡慕,但实现多元化有许多条件。从企业本身来看,首先,在多元化之前,在一个行业里已经做得相当出色,成为本行业的老大,起码也是老二。而多元化的基础是成功的一元化。

       成功的一元化作为企业的主业可以为企业多元化提供资金,并使企业有能力承受多元化中的风险。其次,企业要有一个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有一个真正起作用的董事会,实现制度化决策和运行。这是企业做大和多元化的制度保证。
       管理一个大而复杂的多元化企业靠的是制度。最后,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是多元化成功的人才保证。多元化企业的成功与否,管理和协调极为重要。制度要由人去执行,这就需要由一个卓越的CEO领导的优秀管理团队。
       从外部环境来说,通过多元化把企业做大是通过企业兼并、合并和重组进行的,尤其是通过股市进行控股接管。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尤其是开放而较为有序的金融市场。许多企业实现多元化走的是产融结合之路。这就是以资本作为杠杆来把产业做大,并进入多个行业。资本运作要能成功,金融市场就必须是开放而规范的。离开了这个条件,企业不可能靠自己的资金或利润转化为投资把企业做大,更谈不上多元化了。

      就目前而言,中国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还是要以一元化为主把企业做大。

从外部环境来看,我们还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资本市场既不开放又不规范,企业的资本运作难以成功。在这种条件下,企业要通过多元化做大,必然困难重重,这正是许多企业多元化尝试失败的深刻内在与外在原因。

        坚持一元化的方式可以做一种产品,也可以进行纵向合并,在一个行业内做大。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下,同一个行业的企业往往被人为地分开。在市场经济下的企业重组过程中,把这些生产技术上有必然联系的同一行业的企业整合在一起,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由此所获得的收益,也会大大高于向不相关行业的扩张。
中国经济也需要这种大型的、纵向一体化企业,这种企业才会在国内外有竞争力。我们曾经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了纵向一体化的优势,其实纵向一体化并不仅仅是节约交易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过去,新疆有种植西红柿的优势,但西红柿种植、西红柿酱的生产和销售分属于不同企业,这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现在,当把它们整合为一个企业时,这种优势就显示出来了。一个企业在做大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去兼并上游与下游企业,而不必兼并其他并不相关的企业。

       做企业要有坚持性,这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们这里所说的“青松”就是一种产品、一个行业。“咬定青山”就是牢牢把握一元化这个方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中国的企业就可以做大,并在条件具备时走向多元化。

      当某一地区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时,就会提高其中每个企业的效率,给每个企业带来好处,这就是产业集群,称为外在经济

        当这些企业在一个地区时,相互密切相关,这些企业可以组成自己的协会,制定相关的制度,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换言之,当它们处于一个地区时,相互之间的合作就容易了。它们可以共同去做有利于各企业的事,如建立职业培训学校,培养本行业需要的技术人员。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合作起来,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实现技术突破,使自己始终保持在这一领域内的领先地位,所实现的技术突破可以迅速扩散到各个企业,技术溢出的作用明显。

       当某个地区形成自己的产业集群优势时,还会形成一种共同的无形资产——集体品牌优势。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分享这种集体品牌带来的好处。产业集群优势所需要的企业数量也有一个适当的标准。不同的行业,这个标准是不同的。而且组成这个产业集群的企业,尤其主导的产业一定要有能带动整个产业技术进步的大企业。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市场经济自发调节的结果,是自然发展而形成的,不是政府计划的结果。但政府可以根据预定的目标来引导企业。为产业集群优势创造各种条件——如基础设施、通信、配套的服务等。
       政府可以用适当的政策促进本地区产业集群优势的形成,但绝不能仅靠政府的一厢情愿或者政府的强制,甚至政府自己创建企业关键还在市场和企业。 尊重市场的政府,才能建成产业集群优势。
      不管企业选择什么发展模式,都离不开创新。 创新是形成企业垄断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经济利润最主要的来源,为获取经济利润而创新是创新的动力来源,也是推动社会进步最强大的动力。
企业通过创新获得经济利益,创新又推动了社会进步,这是企业个体的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一致之处。创新这一概念及其对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是美国经济学家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他认为,创新可以采用五种形式

第一, 引进新产品
第二, 引用新技术
第三, 开辟新市场
第四, 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
第五, 实现企业的新组织
       经济学家把 前四种形式称为 技术创新后一种形式称为 制度创新这些形式的创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而使企业获得经济利润,也推动了社会前进。正因为企业家在不断创新,社会才有进步。
       青年人创业就先要在这些小创新上下功夫,有条件了再进行大创新,创新是无止尽的,这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本身是有风险的,创新中包含了承担风险,而且垄断地位也是靠创新造就的,因此创新是经济利润最重要的来源,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获得经济利润,把企业做大做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选择企业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