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将初步建成“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智慧城市

以“惠享生活、创想未来”为主题的2016上海智慧城市体验周在12月1日正式开启。从今年的主题上不难看出,本届体验周更加体现智慧城市惠及全体市民的内涵。那么,现在的上海到底有多“智慧”呢?让我们一起扫描几个日常生活的场景:

家住徐汇田林的王小姐,每天要乘89路上下班,几年前每次到站点乘车要么是车刚走,要么等好长时间。如今,打开手机“上海公交”APP就能实时掌控到站信息,实现“踩着点”坐公交。

“熊孩子”又不知道去哪里了?通过上海电信推出的“移动终端管理(MDM)”,家长在自己手机上可随时查看孩子携带手机的地理位置,一旦“熊孩子”超出设定的“安全”范围,家长手机便会自动报警。

到长海医院看病挂号不用排队、甚至不用下载APP,只要关注相关医院微信公众号、绑定身份证或医保卡,无论患者身在何处,都可以随时随地挂号、缴费、查报告。

不经意间,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深刻改变了市民生活和城市管理的方式。

2020年上海将初步建成“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智慧城市_第1张图片

申城公交车内无线WiFi。

智能化应用平台让城市变得“聪明”起来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表示,上海早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正式提出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开始,通过连续发布2011-2013、2014-2016两个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而在一些点上,已经形成了一批可以比肩国际水平的智能化应用平台,让市民曾经憧憬的生活变得触手可及。

在公共交通方面,像王小姐一样,现在很多市民坐公交车都习惯了通过“上海公交”APP等来了解公交进站情况。目前,上海已实现约970条公交线路、约14000辆公交车的实时到站信息发布。在移动端APP外,还提供了多种信息获取渠道,比如全市公交站亭1600余块LCD显示屏、1700余根太阳能电子站牌实现了车辆实时到站信息发布。此外,部分公交车上已经开通WiFi无线网络覆盖。

另外一个比较受关注的方面是医疗。上海汇集了大量优秀的医疗资源,不仅服务本地,还惠及整个华东乃至全国。病患多造成了挂号难、“黄牛”多等问题。为解决这一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难点、痛点,上海2006年启动建设医联工程实现38个市级亿元跨院临床信息共享。2011年,在医联工程基础上,上海启动市民健康档案工程建设。当前完成市级平台、医联平台、市公卫平台和16个区平台的建设和互联互通,建立3000多万份动态采集和维护的市民健康档案。

信息的共享带动了应用的发展,市民可以通过上海医联预约平台,完成网上的预约挂号服务,目前已经覆盖38家市级医院的免费医联预约。通过医联预约的就诊患者比例显著提高,占总门诊量19.94%,患者通过预约和错峰就医平均缩短候诊时间60分钟。

在城市治理方面,城市网格化管理让城市的管理变得更智慧、更有效。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如何有序、高效地进行城市治理,时刻考验着每一个管理者的智慧。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邵志清说,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城市管理难度大大提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方式已无法应对越来越多城市问题的挑战。

早在2005年,上海就开始城市网格化管理探索试点,并于2013年发布实施《上海市城市网格化管理办法》,明确城市网格化管理是指按照统一的工作标准,由区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委派网格监督员对责任网格内的部件和事件进行巡查,将发现的问题通过特定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传送至处置部门予以处置,并对处置情况实施监督和考评的工作模式。此后,还推动建设了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从市、区、街镇三个层面搭建相应平台,将网格化管理工作下沉基层,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强化指挥能力、优化网格划分、落实处置力量,助力实现“更安全、更干净、更有序”的城市管理目标。

放眼全市经济,以信息化应用为支撑的智慧城市,还成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产业转型的催化剂。

目前,上海两化融合指数高居全国首位,工业云、智能制造等在汽车、装备、航空等已经成为“标配”。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4万亿元,互联网金融企业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在旅游、餐饮、娱乐等领域集聚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信息服务企业,信息技术产业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7%。

2020年上海将初步建成“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智慧城市_第2张图片

市民云app。

初步建成“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智慧城市

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相承接,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也在活动周上正式对外发布。这是上海延续编制了三个信息化五年规划后,首次改为智慧城市五年规划。未来五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又将会带来哪些改变?

翻阅规划可以发现,在智慧城市新阶段的特征描述上,这次提出在原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基础上,实现“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的新特征。在具体内容上,规划将围绕营造智慧生活、发展智慧经济、深化智慧治理、建设智慧政务、推进智慧城市区域示范等五大应用领域打造“活力上海”。

所谓“泛在化”,首先是指泛在的网络已不仅仅要解决人与人的交流,更需要实现的是人与物、物与物的交流,即达到“万物互联”的境界。邵志清说,由于网络的泛在和物物互联,多维度交流所产生的数据变得日益纷繁且杂乱无章,要实现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转变,就需要泛在化的计算能力的支撑。鉴于此,围绕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可视化也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更重要的是,未来生活中应用和服务的泛在化将变得越发明显,某一项服务将支持多个渠道接入。打车和拼车服务就是典型例证,传统出租车垄断渠道将面临极大挑战,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互联网金融等其他领域。事实上,这两年吸引大量投资机构关注的O2O模式,其核心就是要让服务变得触手可及。

“融合化”是指关联性服务的融合将逐步加快,并率先在市场化较高的领域得到推广。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支撑的精准营销,将会促成顾客在喝咖啡的间隙完成一次商品购买;又比如,在手机等终端上预约餐饮服务的同时,完成交通路径规划,以及停车位的查询和预订。

邵志清说,随着应用的融合,对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服务需求将快速释放,这一方面会促进政府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另一方面,也会推动政府开放数据,供市场主体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形成商业化服务模式。

2020年上海将初步建成“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智慧城市_第3张图片

公交车站台显示屏提示公交车到站时间。

相比于智能化,“智敏化”更加突出“准确、快捷和柔性”的特征。在需求感知层,随着各类主体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传统的标准、统一的信息服务已无法适应快速更新的需求发展。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信息系统已具备对使用者“画像”的能力,精准服务的推送成为可能。比如,微信的广告推送服务,就是通过对微信用户的浏览行为以及关注人群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推送特定的广告信息,较传统的海量广告播送提高了准确度,减少了成本。

当然,“新三化”的实现首先需要要强壮城市的信息“脉络”。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上海光纤入户率达到70%,家庭光纤用户平均互联网接入带宽达到100Mbps,固网宽带用户平均下载速率超过20MB/s,iShanghai公益WLAN接入场所达到4000个,全面完成网络设施的IPv6改造。

“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是上海的首创。”邵志清表示,上海有底气有信心实现这样的转变,到2020年底将初步建成以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为新特征的智慧城市。



本文出处:畅享网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畅享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vsharing.com网站。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年上海将初步建成“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