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词,你怎么介绍自己?
我再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斜杠,不是“/”。
某一天,接触“斜杠”一词,可以用在人身上。
某一天,用“斜杠”形容了自己。
到昨天,在百度搜索“斜杠”的定义。
就在这时,收到丁丁发出的《什么是斜杠青年?你适合做吗》,正如我所愿,立马拜读。
文中说:
“多重职业和多元化身份……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于是斜杠就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很多人再也不正儿八经上班了,他们都穿梭于gig(原先指艺人接到的临时表演工作,现在也指IT领域的个人或小团队接的活或是项目)之间。”
“斜杠青年”有几个特征,一般是社交达人,且自控能力很强。
看到这里,我内心在打哆嗦,背后在冒虚汗,竟然不明就里就大胆封号,真是自讨耻辱。
不过,正因此认识,剧情才有了逆转的可能性。
身为“移民”的困境。
本月初在一个老师阅读课上,接触到《2001:太空漫游》一书(电影1968年上映)。还没来得及看,从老师摘录的其中一个片段最后一句话“他们(猿人)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而死。”了解到一个点。
原始时代的他们无法预知20世纪60年代,哪怕身边就是资源,也缺乏对它的认知和改造。
身处2017的我,如同猿人,活在科技发达的社会,无从感知这个社会已经实现了多少可能性,还在酝酿着什么计划。
连查话费都要咨询老公大人怎么操作的我,颤抖着下载被好评的APP,烧脑地去依葫芦画瓢,深知将工具用成神器是梦想,心里想着做到用工具改善生活已经了不起。
对比之下,看着女儿三两下就学会用一款APP听歌、看动画片、玩游戏,我不由不承认,她是土著,我是移民。
我要花比她更大的气力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
不疯狂,就落后。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这句话一直在提醒我要朝着目标真正向上。
周末在外居多,空余时间挤满了沟通和赶进度。
在一个平台完成所有课程,承接几项工作;又在另一个平台继续完成所有课程,承接几项工作;有时候还贪心地参加了一些活动和挑战。
紧绷的状态,直到又一次病来。
曾,不仅一次,害怕与人交流,只想有一件哈利波特的隐身衣,在人群里也能躲藏。
如此这般折腾,有什么成绩或成果么?说真的,没有。
有句话如是说:你的言语、行为和思想都会是人生的作品。
我只是为自己的言语、行为负责,想活出有意义的生命,仅此而已。
那天挑战成功之后,跟high少分享,他回复一句:“很感动,我看到一个在成功路上狂奔的女孩子……”
何为成功,未知。
但是这个“狂奔”却让我印象深刻,我想努力是不够的,趁年轻,何不疯狂。
似乎平静的海平面暗流涌动,作为移民的我,如果不疯狂,只会落后,这是内心不可回避的危机感。
以“斜杠”为目标。
前面,我曾自诩是“斜杠”,内心深觉对不住。
回头一想,既然我想当“斜杠”,就以此为目标,何如?
有目标,狂奔才有价值。
我现在要做什么,正是今天的主题。
在“斜杠”之前先当号疯狂“移民”。
启程吧,移民,你与“斜杠”之间,是一条狂奔的路。
下次如果你再问我是谁,而你刚好懂我,那我的回答是——
疯狂“移民”。
附上(5.17-22)的检视:
1.每日列三只青蛙,番茄工作搭配
检视:21个青蛙,完成20个,对番茄的个数预估不够。
调整:总结类似事件所需番茄,明确吃青蛙起始时间,减少对信息关注。
2.每周阅读4本书,思维导图输出
检视:3本书,思维导图输出2个。原本想写每月4本书,于是将错就错,看看一周到底可以读几本,有承诺倒逼自己。
调整:将目标回调为3本,思维导图先出发,烂开始,持续做,期待好结果。
3.每周PPT作品5张,完成教授课件
检视:5张,已经跟教授打好招呼,六月底完成初稿。
调整:课件已经拖延了几个月,6月重新熟悉稿件内容,列出时间节点,逐步完成。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