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之董小宛‖终我一生,不负卿

秦淮八艳之董小宛‖终我一生,不负卿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号青莲,江苏苏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


我和小宛认识前,我在方以智那里听说过秦淮佳丽之中有位才色双绝的董小宛。吴应箕、侯方域也都向我称赞小宛。

这年秋天,二十九岁的我来南京参加乡试,特意前去造访,不料小宛却已赌气离开了秦淮河。后来乡试发榜,我又一如既往地名落孙山。叹一声生不逢时,收拾了行装,便转往苏州闲游去了。

在苏州,我一边探索名胜,一边打听小宛的下落,得知她已在半塘待客,便又兴致勃勃地专程拜访。

偏不凑巧,小宛已受人之邀游太湖去了。之后又接连去了好几次,都无缘见到小宛,直到准备离开苏州的前夕,我没抱多大希望地来到半塘,却终于得以与她相晤。

这是一个深秋的寒夜,小宛刚刚参加酒宴归来,正微带醉意斜倚在床头。她看到我,想挣扎起身,无奈酒力未散,坐起来都有些摇晃。自我介绍后,小宛称赞说:“早闻‘四公子’大名,心中倾佩已久!”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没有一丝敷衍。我没想到一个风尘女子竟然对我们这劻扶正义的行为大感兴趣,不由得对她肃然起敬。

仔细打量起小宛,只见她素衣淡妆,眉清目爽,果然与一般欢场女子大相径庭。

此时虽醉意朦胧,娇弱不堪,却依染谈吐不俗。

因为她看上去有些疲倦,我坐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匆匆离去,可就这半个时辰,让我对小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宛出生于苏州城内“董家绣庄”,因活计做得精细,所以生意一直兴隆。

小小宛不但模样儿俊秀,脑子还十分灵慧,父母视如明珠,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一心想调教出一个才德具全的姑娘。

世事难料,小宛十三岁那年,父亲在暑天患上了暴痢,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小宛母亲白氏不愿在城中的旧宅中继续住下去,睹物思人,会倍感悲伤。

于是花了一笔钱,在半塘河滨筑下了幽室,带着女儿隐居其中,过一种与世相隔的恬淡生活,绣庄的事则全委托伙计去掌管。

两年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淡淡流走了,因为朝廷的腐败,天下陷入战乱之中。白氏打算关闭绣庄的生意,收回资金以备随时逃难。

谁知绣庄伙计一算帐,不但没有银两剩余,反而在外面欠下了上千两银子的帐。分明是伙计从中捣鬼,白氏又无可奈何,气急攻心,病倒在床。

母亲倒下,绣庄破产,债务压头,生活的重担猛地压到了十五岁的小宛身上,父亲的离世,还有母亲撑着,现在母亲也倒了,性情孤傲的小宛一时无所是存。

庞大的债务和母亲的医药费用压得小宛喘不过气来。一急之下,便答应了别人的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

董小宛秀丽的容貌,超尘脱俗的气质使她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为生活所迫,她不得不屈意卖笑,但她那清高的脾气有时不免露了出来,得罪了一些庸俗的客人,然而却赢得了一些高洁之士的欣赏。


崇祯十五年春,我听闻小宛母亲去世,连忙赶过去,却还是让小宛自己受到田弘遇抢夺佳丽的惊吓,患了重病。

那日我们说了很多,我将之前几次的求见不得告诉她,我想她应该是明白我的真心的。

第二天,我忍不住又来到小宛家,就像是心灵感应,我到门口时,就看到小宛笑盈盈地站在那里。

小宛将我迎进了屋,奉上茶,牵着我的手说:“此番公子前来,妾身的病竟然不药而愈,看来与公子定有宿缘,万望公子不弃!”

我欣喜若狂,聪慧如她,果然是知晓我的真心。

小宛嫁入我家后,我担心的事情,她都处理的很好!我的母亲和妻子都特别喜欢小宛。闲暇时,我们便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不胜乐哉。


小宛最令人心折的,是把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浪漫美丽,饶有情致。

小宛不喜欢甜食,一两碟水菜香豉和米饭,就是她的一餐。我却喜欢甜食、海味和腊制熏制的食品。小宛便为我制作各种美食,花样繁多。就连没有香味的海棠花,也能做得闻而生津。

只可惜,我给小宛安宁的生活只有这一年。清兵入关,我变得一无所有,小宛一直跟着我在逃亡的路上。

日子开始艰难,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精打细算。

我生病时,小宛在床边,一张草席,便不离不弃。我冷时她抱着我,我热时她为我擦洗,腹痛为我揉,下痢时为我端盆。我病好了,她却病倒了。

我常常想,我们的相遇,是我的幸运,还是小宛的幸运?是我给了小宛一个家,让她不再颠沛流离,还是小宛给了我浪漫的爱,让我的一生温暖?


1639年,董小宛结识复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为妾。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淮八艳之董小宛‖终我一生,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