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富士康八年-----(十八)全球采购,核算手机成本

没有诋毁,更不会美化。只想告诉你,真实的富士康。

我在富士康八年-----(十八)全球采购,核算手机成本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IDM产品处停线,大家面临第二次被分流。

大部分同事被分到新的产品处,IPEG。

去IPEG的同事们很不情愿,因为IPEG产品处是制造手机外壳,有很多金属处理工艺,工作环境远不如手机组装。

但就是这个大家不愿去的部门,在很长的时间里,包括到现在,拯救了TY富士康,给大家带来了高工资和高绩效。

因为由IPEG衍生出IDPBG事业群,负责组装iPhone系列。

但当时大家都很迷茫。并未料到IPEG以后的繁荣。

而我,被分到了全球采购,做PS(Project Sourcer),负责核算手机整机成本,包含物料、人力、机器损耗等。

我的主要工作是对手机组件进行拆分,核算手机的物料成本。

每一个组件,都有第一第二甚至第三供应商,寻找低价供应商,降低手机物料成本。

这个时候的我已经基本脱离了生产,只在图纸上看手机的构成。所幸手机的人构成大同小异,都是外壳、主板(包含PCB板和上面的元器件)、触屏、喇叭、听筒、包装等。

有点遗憾。但两年时间的制造经验派上了用场,拆分起来得心应手。

远离了产线,不再为良率而焦虑。每天的工作就是开电脑,拆解手机每一个部件,分析单价,核算总价,对比供应商。

办公室大部分是香港同事和部分台湾同事。香港同事很敬业,很怕自己给内地同事丢脸,所以工作格外认真。

也因为经历了MCM和IDM的衰落,我很在意手机的成本。更是特别留意之前我在制造时经手过的机型。

结果发现每部手机物料成本都很高。

以富士康内销给员工的一部智能手机为例,内部销售给员工的价格是一部300块人民币。但不包含人力成本及机器磨损水电等消耗,这部手机仅物料的成本已经高于300。

每次看到总计栏位的数字,我都很疑虑。

疑虑中工作了一年。

2010年底,TY所有的小品牌智能手机制造完全停止。全球采购(TY)宣告解散。

我面对的,是再一次的分流。

心里很不舒服。因为每次分流,就像娃娃找后妈,工作努力但晋升无望。

但最难过的不是我,也不是和我一样面临再次分流的同事们。最难过的是富士康。

2010年,因为主要客户摩托罗拉没能占据智能手机市场,作为代工厂的富士康FIH事业群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冲击。2010年出现全面亏损。

富士康也做了积极应对。接了波导、长虹、海尔等品牌的智能机;自主研发了F系列;甚至启动飞虎乐购电商和万马奔腾实体店计划,在员工内部销售自家的电子产品。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TY富士康出路在哪里?我又能去哪里呢?


下一章:第三次被分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富士康八年-----(十八)全球采购,核算手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