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

昆明梁艳分享346天。网络中级五期。2018.05.01

      这个话题取自于这两天看的书《给内心小孩找个家》里面的一个小标题,作者意思是,乖孩子之所以乖,只是他们有一个强势、严刻、自恋的父母,他们为了迎合父母的感受和愿望,或为了不被父母责骂和惩罚,他们以压抑了自己合理的需求为代价去换来暂时的融洽、和谐的美好时光,但从此他们在自己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危险”的种子,在他们慢慢成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父母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处事哲学等,同时他们也通过接受教育、读书学习、与人交往等,发现对自己影响根深蒂固的从父母哪里“继承”来“信念”与周围环境却格格不入,即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失调了,于是他们潜藏在内心多年的“危险”种子,迸发了,或是青春叛逆期,或是在成人后。他们陷入困境,痛苦、自卑、烦恼、焦虑、恐惧,但又不知如何有效地解决。性情大变,不在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其实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将自己内心阴影小孩的部分,全部归责于原生家庭是不合适的。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说起阴影小孩的部分是受父母的影响,但是这我们那个年代,一个家庭少则4、5个,多则7、8个,成人后,性格各不同,这大概源于后天自我成长不同,所以说,父母的影响有限,关键是自我成长过程怎么对待。父母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及孩子的真实感受和想法,遇到这样的父母确实是孩子的灾难,因为孩子不能选择谁做他的父母,如果孩子从小没有获取应有的原始信任、安全感、亲密感,体验不到父母的爱,鼓励、欣赏,而是自己像父母的长辈一样,委屈、压抑、回避、控制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这样的“乖孩子”迟早会变得。有觉察力的孩子,会通过学习相关知识,了解自己的状况,或找寻帮助,将阴影小孩的一面,转向阳光小孩的一面。慢慢地使阳光小孩占生活中主导,多多关注阳光小孩的一面。就像我们焦点课上经常讲的阴阳太极图一样,关注白的多了,黑的自然就少了。反之亦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乖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