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中文L04E51||“深度”到底有多深?

“深度”到底有多深?

深夜无聊时候,在群里发问。闹腾闹腾那些似睡非睡装老成装风淡云轻的家伙们,一个个整天不是鸡汤就是雄赳赳气昂昂,切。

“这个问题好奇怪呀真奇怪呀,噼里啪啦。”
“谁要是思考这个问题谁就是他大爷跟他大爷过不去了,噼里啪啦。”
“理科生不屑于回答,文科生出来走两步~~”
“嗯哼?什么意思?”
“哎哟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我流。”

群里热闹了。成功推迟了群里休息时间,哈哈,让你们平时嘚瑟。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问题还真有那么些些意思~~~~

~~别小瞧民间智慧

就在这个问题蹦出脑袋之前,自己正说着方言,在地头和人闲聊。深耕浅种,春夏秋冬,看似平常的话语里透着热乎劲。

“挑麦子不累人,看着很大一堆,实际上飘轻飘轻的。”
“人喝醉了最不好背他,死沉死沉哩。”

从小学起,我们学习到的是:轻和重是一对反义词。而农村人日常说话,却不一样。

轻和沉是一对反义词
飘和沉也是一对反义词

问题来了——

为什么“轻”要加上“飘”字呢?
为什么“沉”字要加上“死”字呢?

“飘轻”和“死沉”,不仅说出了重量,还说出了生活带给人的心理体验。
东西在风中飘,东西在水上漂,人半醉时感觉也是飘,自在、轻松、舒适。“飘轻”实在生动。
同样,用来修饰“沉”的“死”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种东西的体积、密度、没有活力生机。“死脑筋”,就是说人僵化、没有活力、不会变通。
“飘轻”、“死沉”,民间有智慧呐。
闲聊过程中,听着故事经,眼前就是干活的男男女女,以前从没在意的语言鲜活起来。
而一位老太太所说的“繁华”,还让人看到另外一些东西。

~~被人忽视,并不意味着不存在

这位老太太八十出头,一边看着孙子在地头玩耍,一边和干活的邻居说话。让人感兴趣的是,她用“繁华”这个词语描绘一类人,既不褒也不贬。

“自古到现在,那个地方的人繁华里很。”

“那个地方”不少人去过,也是一个乡下,自古至今都不算是富裕繁盛地方。那老太口中“繁华”到底意味着什么?
人心繁华,一个多种意味综合体。

和质朴相对,有不实在的意思。
心眼多,想法多。
在物质普遍匮乏年代奢侈享受。
有待辨明的其他含义。

也就是说,“繁华”一个词,将某种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从心理到行为特点,都准确刻画了出来。
在汉典网上查了《说文》《康熙字典》,又查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没有这种用法。
未进入正式语言规范体系,不等于它不存在。即使是没接受过多少教育的八十岁老太,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能力。在田间地头,在村巷里弄,很多时候是“话糙理不糙”,更何况还有层出不穷的奇言妙语。

~~古代汉语里没有“深度”一词,当下日常生活也很少用

现在所用的“深度”一词,在古代汉语里是两个词。
先说度。古代汉语中它是一个词。

《说文解字》:(度) 法制也。

等到了《康熙字典》,“度”的解释或者实际运用中的案例多了:法度,度量,初度,通“渡”(过的意思),风度等等,有十余种。

再说“深”。古代汉语中它也是一个词。

《说文解字》:(深)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就是说,它是一条河的名字。

来看看《康熙字典》里的“深”:

1.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2.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3.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4.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5.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6.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7.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好了,现在可以看看某百科里对现代汉语词语“深度”的解释。

(1)深浅的程度;向下或向里的距离:测量河水的~。
(2)(工作、认识)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
(3)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
(4)属性词。程度很深的:~近视
(5)表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很高。

作为一个词语的“深度”是一种创造,不知道有没有人考证“深”+“度”何时成为一个词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古代汉语里的释义成为接受、理解现代汉语释义的背景,这种背景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如果没有这种背景,新创释义或用法都会让人感觉别扭,如果为了某种实际而新创,可称为话术

~~“深度”新用法

“深度贫困”常见诸官方媒体。什么叫“深度贫困”?是“程度很深的贫困”么?模糊特指,从未见过,民间云里雾里。
就像前面提到的出气力的人和老太太,肯定不知道“深度贫困”什么意思,但他们知道“很”、“非常”、“太、太、太”等等词语。民间有民间的能力和智慧,他们会在自己的话语体系里找到对应的解释。

L04E51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中文L04E51||“深度”到底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