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这个题目,别以为我去了印度,今天这个话题纯粹是跟我先生对话而来的。先生在印度生活了30多年,在我没去印度之前,我对印度的了解都只是通过他的口述得知。
今天的谈话主题是“葬礼”。之前我写过一篇《写在婆婆离世之际》,介绍了伊朗的葬礼和中国的葬礼有何不同。今天来分享一下印度的葬礼。
印度至少有80%的人信仰印度教,今天的葬礼话题就以这个信仰为主。印度教的葬礼采取火化遗体的方式,而不是土葬。但是15岁以下的离世者又会采取土葬,原因是:ta还不是成年人。
大家都知道,印度的男尊女卑是非常严重的,这个也体现在葬礼上。在他们的文化里,长子的地位非常高,葬礼上长子是主要人物。这就是印度人为什么非要生一个儿子出来不可的原因了。有点像我们中国人的“死了要有人送终。”但是送终的女儿不算,必须是儿子。他们的葬礼没有我们的悲怆哭丧,更像是典礼。他们会把放在棺木里的遗体抬到大街上,然后一群人围着又唱又跳,这个时候女人不能出现,哪怕是离世者的配偶。这时候完全是男人的事情。但是整理遗体(抬上大街之前)却是女人的事情。
把遗体送到火化场之后,会有专门的教士给长子剃头发。剃头发非常讲究,发型类似我们给小朋友剃的只剩头顶一撮头发的那种,其余的剃光光。这个发型也成了一个标志,如果在大街上看到这类发型的人,就知道他家里肯定是刚刚有人去世了。即便是在外面和别人发生口角,别人也会礼让三分,理由是:看他发型就知道,他心情不好。(家里有人去世嘛!)之后,长子需要把剪下来的头发扔到棺木里,他的头发将会连同遗体一起火化。这个倒是有点像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文化,有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还给父母的寓意。接着,他还要头顶着一个装着水的盘,在盘底下戳穿一个洞,水会从头顶留下来。然后,他需要跟着教士的步调,头顶着这个盘,口里念着一些经文围绕着遗体转圈。这些流程完结之后,把遗体进行火化。骨灰的保存方式是放在家里,或者遵循离世者的特别意愿把它撒在什么地方。之后,离世者生前住过的地方要开窗开门一段时间,寓意是:让ta的灵魂脱离尘世的眷顾,快快进入精神世界。这就是葬礼的整个过程了。
先生在读小学期间,他们有这么一堂课,就是到火葬场看他们如何火化遗体来学习人死后身体和灵魂的区别。这样的画面会不会让我们有点毛骨悚然呢?这个......大概永远都不会出现我们国家吧。
我家乡在粤西,葬礼遵循的是道家的形式。长子守孝这个倒是与印度教的一样。但是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哭丧的一定是女儿,特别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以哭得好不好来证明是不是孝顺。如果离世者没有女儿,还得“购买”一个专业哭丧的“女儿”来充当这一角色。小时候偷偷地观察过邻居家的女儿从村口开始,一边爬,一边哭,直到到达遗体的旁边。我那时就觉得她好可怜,土路本来就不平,地上还有各种垃圾,膝盖都可能会磨伤。当然,这些小孩子是不允许去看的。那种氛围给人一种恐惧感,因为大人们也恐惧,还觉得不吉利。
听先生这么说印度和伊朗的葬礼,我发现在死亡这件事上我们和他们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他们会觉得一个灵魂脱离肉体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而不是悲伤,更不存在什么不吉利,他们要做的是帮助这个灵魂达到某个维度,赞美ta,祈求这个灵魂能快乐。而我们更多的是害怕,觉得死是不干净的,甚至蒙上一层神秘又恐怖的色彩——死的人会变成“鬼”,鬼的样子好可怕。我们一直接受着这样的教育,所以我们对死亡就恐惧了。我们不知道死了之后会怎么样。有人相信死了什么都没了。但是为什么还有鬼呢?有些相信死了会变成鬼,但是变成鬼为什么会让人害怕呢?我们从来没有机会探讨这个问题。我们的问题一出口就会被大人训斥——小孩子不要问这些问题!就这样,我们长大了仍然不知道死亡是怎样的。当然,没有任何一个有生命的人会知道死后会是怎样的,因为那是一趟单程旅行,去了就不会再返回,没有谁能从那个世界里回来告诉我们真相。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体悟来感觉死亡之后的情形。当我们对死亡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也会跟着改变,从此重塑了三观。
对死亡的探讨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而我们的教育里恰恰是强制回避了这个话题。和先生相识初期,他问我:“你和家人是怎样探讨【生命和死亡】这个话题的?”
我说:“印象之中没探讨过,压根不许提这些话题。”
他听了之后非常诧异。“你们从来不探讨死后会怎样?那你们怎么知道生来要干嘛呢?”
是啊,不明白死,我们又如何知道活呢?
我又问他:“那你们经常探讨吗?”
他说:“是的。我们整个文化都知道死后会是怎样的,一出生就已经活在这样的文化里了。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以这样的基础来进行。”
对于一个把这个话题遗忘了不知道多少代人的民族来说,对它真的是很陌生。
我对死亡有认识是我接触了巴哈伊信仰之后。下面这些文字帮助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知道一些我们一直回避的真相。
“肉体代表了人的生理或者动物性状。从肉体的角度看,人属于动物范畴。人和动物的肉体同样都是由基本元素通过吸引力的法则组构而成的。和动物一样,人具有感觉能力,会感受到冷、热、饥饿和口渴,等等。但与动物不同的是,人具有理性的灵魂,即人的智慧。
整个被创造的物质世界必定灭亡。这些物质本身由原子组成;一旦原子开始分解,腐烂便继而发生,然后就是我们所说的死亡。构成创造物本体或其灭亡因素的原子组合是暂时的。将这些原子凝聚起来的吸引力一旦消失,物体便消亡了。
灵魂属于一种单一且不可分割的存在,因此是永生不灭的。它完全超乎物质创造的范畴;它是不朽的!”
(选自《点亮心灯》一书)
读着这些文字,我并没有马上理解或者接受它所讲的。要知道,从我们接受的教育(物质主义)到相信“死后还有灵魂存在”这一点上需要时间。其实,“无知”与“真相”之间就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纸,每个人多少都已经感受到一些,这是我们生而为人所具备的本能。只是我们没有参照物,没有先人所给的例子,造成了即便有这样的体悟也不敢肯定自己的感受。
现在,我已经接受这样的生死观,也给生命注入了不同的意义。我有时候会想象自己最亲的人离我而去,我会怎样?比如我的父母、兄长或者爱人。我仍然会感到害怕,更多的是不舍,我在这个世界上见不到他们了。于是我又问我先生:
“你说,我们都明白了死只不过是到了另一个维度,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我们为什么对亲人的离去还会那么伤心呢?”
他说:“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讲,那是自私。你还眷恋着这个尘世,他们可能不眷恋了,而你却在眷恋。你没有为他们祝福,反而还因为自己的不舍而伤心难过。”
我说:“但是,那好难控制的好吧?就算道理懂了,如果你离开我了,我可能每到一个地方都是你的影子,那能不难受吗?”
“那只是阶段性的,只要你真的相信他们的灵魂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你会为他们祝福,你也会感受到他们对你的护佑。人的存在最高的境界就是这样了。”
现在,虽然那个离别的时候还没到,我也无从体会那一刻的心情。不过,我想,在人生中经历的大大小小的考验,就是为了让我们明白这种离别的真谛,所有的考验都是为了让我们在离别这个尘世,或者目睹亲人离开尘世时我们所作出反应。然后,为自己离开的那一刻做好准备。
夜莺
一只用文字唤醒人们的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