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教学 | 第三学季第五周课程设计

本文于2月24号发表于个人公众号。


每年二月的第三个周一,是美国的总统日。在那一天会放假,大家可以重温历史、缅怀先驱,学校和家长也会在这一天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这是三月底春假前最后一个三天长周末,本周二还遇上了元宵节。

相比较于春节活动的如火如荼,微信上相关公众号对于元宵节活动的推送寥寥无几。本来我也没打算举行什么活动,只打算给孩子们播放《你好,中国》系列的“灯笼”

但是大家积极性很高(估计只要不上课,做什么都成),甚至有孩子主动请缨要求教大家做灯笼。

只有说出用中文“灯笼”这个词的孩子才有资格把自己做的灯笼挂到外面,我再加上“元宵节快乐”和“灯笼”后,又一个主题板报就布置好了。

在美教学 | 第三学季第五周课程设计_第1张图片
在美教学 | 第三学季第五周课程设计_第2张图片

元宵节做灯笼只是我们进行的活动之一。本周带领六年级的孩子从上海飞到了西安,新的知识点也在计划之中。

在美教学 | 第三学季第五周课程设计_第3张图片

拼音学习--“萝卜蹲”& “我说你做”

这个星期通过拼音学习新词语时,我给六年级玩的是“萝卜蹲”的游戏。在这里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学的新词有易有难,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只要我一要求提升速度,大家就一直把话轮转移到简单的词语上面,拿到难词的孩子几乎没有参与的机会。

所以游戏进行了两轮之后,我就把容易的词拿掉了,留下了四个难度相当的词。

在美教学 | 第三学季第五周课程设计_第4张图片

作为TPR教学法的坚定拥护者,我也是抓住机会就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个方法。

作为第二天从上海飞往西安的“通行证”,我要求孩子们能够按照我发出的指令来做相应动作。目前学过的可以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词语有“拉、爬、摸、破、喝、不、踢、拿、唱歌、努、乐”。

说是说只有做出正确动作的孩子才能登上“飞”往西安的航班,但是六年级的汉语课程以培养兴趣为主且没有学分,所以大家最后都顺利“抵达”中国历史古都——西安啦!


汉字学习--人/口/火/木/日/月/山/水

上周用Chineasy给孩子们介绍了“人/口/火/木/日/月/山/水”,为了加深记忆和强调运用,本周我把学过这些汉字组合成了词“人人、人口、火山、火山口”等来让孩子们猜,你不知道猜中的孩子有多兴奋。

Chineasy上讲解了很多汉字,之所以选择这八个,是因为它们的简繁体字都是一样的。上学期我播放Chineasy时,就有孩子问我为什么不学习“门”。

哈哈,因为视频里面的“门”是繁体字哇!


Chineasy创始人介绍Chineasy的用法

为了帮助孩子们把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我还印了“中文百宝箱”里面的汉字页,让大家来练习。

在美教学 | 第三学季第五周课程设计_第5张图片

为了说明古今词汇的变化(古时用一个汉字指代的事物,现在都需要用两个汉字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来指代),我还放了《你好,中国》系列的“太阳”“月亮”

这一点在稍后的学习中还会提到。


文化学习--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兵马俑

元宵节之前我们“飞”到了上海,但是故宫首次夜间开放可是几百年来的一件大事。不得不说相比较于国内的大手笔大体制,美国这边所谓的灯展真是太不值一提了!

我发现教学资料里面涉及上海这座城市的比较少,我把这个介绍上海的链接放到了Google Classroom,供孩子们自行查阅(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跳转)。

我用《你好,中国》系列的“西安”引入,紧接着就放了“兵马俑”。接连着放视频很容易让孩子们分心走神,这时候老师所起到的“导游”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当我说到兵马俑比我还高时,孩子们都非常惊讶。有一些孩子很兴奋,因为我们波特兰艺术博物馆(Portland Art Museum)一进门的展厅就是亚洲文物,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兵马俑。

当播放完“兵马俑”,我直接占到了椅子上面,居高临下地看着孩子们。

猜猜我要干什么?


句型学习--身体部位 & 五官名称

站在椅子上,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身体部位!

我让大家把我想象成一个兵马俑,发下了“中文百宝箱”的身体部位。我一边说生词一边指到相应部位,孩子们来连线。

在美教学 | 第三学季第五周课程设计_第6张图片

我并不是按照顺序来说生词的,老师应该给生词进行分类,帮助学生记忆。

我的顺序是先“手”“脚”再“手指头”“脚指头”。既然大家知道“头”“手”“脚”的意思,那扩展开来应该就能猜到“手指头”“脚指头”的意思。

孩子们对这种自己探索出来的“成果”表示非常满意,美国孩子都不喜欢老师给出现成答案而喜欢发挥主观能动性——尽管本质上两者没什么区别,该记的该背的还不都是一样?


汉语学习--头肩膀膝盖脚

结合之前提到的古今词汇变迁,这里的“嘴巴”又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古时的“口”现在用“嘴巴”,而“口”的意思变成了“像嘴巴一样的地方”,比如我们学汉字时出现的“火山口”这个词。

除了“中文百宝箱”,我还用了林敏老师的雪人手工来让大家熟悉身体部位和五官名称。

在美教学 | 第三学季第五周课程设计_第7张图片

这个活动还没有完成,下周我会给大家展示孩子们脑洞大开的作品。做完这个,再来一个熊猫制作,我们就可以结束身体部位的学习,也可以转战成都了。


专题--电影《流浪地球》

本周的专题活动,除了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元宵节”,还有一个重磅炸弹,那就是《流浪地球》。可能是因为票房持续走高,《流浪地球》在波特兰加映了。

虽然选择上映的影院还是在亚洲人聚集区,但正如这个题材是我们一次非常伟大的尝试一样,我在播放预告片时所有孩子都骚动了起来,一致要求我在课堂上播放这部电影。

当然我肯定是不答应的,想看的就乖乖去电影院看吧,放映盗版可不是我表示对这部电影支持的正确方式。


《流浪地球》终极预告

我们下周见!


公众号传送门:

Miss _ Wednesday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美教学 | 第三学季第五周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