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情的琴声是这么做的
2016-07-04濛濛姐FOD工具控
乐器之后
“三百年来,一把红色小提琴在数个国家流浪,与数人的命运紧紧相牵。仿佛有某种魔咒,让人们为这把琴疯狂着迷。小提琴的制造者,是十七世纪意大利的乐器大师,妻儿的死去,难抑悲伤的他,把爱人的血涂在小提琴上,从此,这把琴开始了它三百年的传奇历程,伴过几代人的浮沉……”
其实,这并不是一把真实存在的小提琴,它源自电影《红色小提琴》,一把被“宿命”紧紧钳住的小提琴、一份跨越时空的爱与怀念的深情,渗透进剧中的五个故事里。
在第一个故事里,也就是红色小提琴的起源,你可以欣赏到那位琴痴乐器大师尼古拉制作小提琴的片段。不知你在每一次听到小提琴曲的时候,是否会好奇,到底是怎样一双手、怎样一种技艺、怎样的木料才能创造出如此生动凄美浪漫的音色。看着影片中尼古拉在自己的工作坊里废寝忘食地拼版、刮板,也许多少能一解你的心头之惑。
再看小提琴的造型,它是否像极了一个女人的背部?圆滑的肩膀、纤细的腰肢、完美的臀型。无论是外形,还是音色,小提琴似乎都更具一份女性气质。
对小提琴最早的明确记载,是Jambe de Fer在1556年出版于里昂的《音乐摘要》(Epitome musical)。此时小提琴已经传遍欧洲。但关于小提琴的起源,史学家依然存在许多不同说法。
到了16至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和爪内利四位杰出的名匠。他们直接影响了之后世界各国的小提琴制造业。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可以说是小提琴的故乡,而这四位名匠当年所制作的小提琴,如今已成为稀世珍宝、旷世杰作。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目前全球售价最贵的乐器——由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制作家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坦南特夫人小提琴。它于1699年制成,其名字源于英国20世纪著名的商人查尔斯·坦南特,1900年坦南特用高价将这把小提琴买下后,送给了自己的妻子并给它起名为坦南特夫人。这把小提琴的早期使用者包括有“法国的帕格尼尼”之称的著名小提琴手拉丰。2005年4月22日,在纽约的一场拍卖会上,坦南特夫人小提琴以203.2万美元的高价被成功拍卖,成为世界上最贵的乐器。请自行感受一下下图,203.2万美元!
▲坦南特夫人小提琴
讲到这里,问题来了,小提琴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其实,这么精深的东西,还真的很难三言两语解释清楚,它的制作工序很多,包括选料、拼板、刮板、音孔音梁、合琴、随琴、刻头、装头、油漆、装配等几道工序组成,这里,我们只很简单地为大家介绍几个重点吧。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小提琴的结构。小提琴由30多个零件组成,琴身(共鸣箱)长约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红木,质地较硬。琴头、琴颈用整条枫木,指板用乌木。
拼板:在制作小提琴里面比较重要的工序,如果粘合的不牢固,后续的工作就没有办法弥补或进行。拼板使用的猪膘一定要掌握好,如果掌握不当琴板很容易开裂。
刮板:挖形状、做弧度,修角、镶边、打磨厚薄,这是需要有制作经验多的师傅操作。刮板对琴箱的共鸣影响比较大,尺寸一定要精准,还有弧度的高低程度,如果制作不当将直接影响到小提琴的音质。
刷漆:刷漆一方面决定了小提琴最终的外观和音色,另一方面,欧洲很多制琴大师的油漆配方都是秘而不传的。讲到刷漆,不妨回到我们一开始讲述的电影,在影片结尾,似被“诅咒”的红色小提琴谜底揭晓,造琴大师尼古拉为了纪念爱妻和这份凄婉绝伦的爱恋,用妻子的头发做成漆刷,以妻子的鲜血为漆……于是,红色小提琴诞生了。
汇编文章部分文字資料來自:google 图片来自:互联网交流社区。引用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属为原网站及作者所有。原创文字归编撰者所有。
✎本文由以下FOD工具控病友会成员汇编。加入病友会推编好文,关注FOD微信公共帐号,喊我有病即获得病历申请表。
關於我们
發現工作&生活的最佳裝備
FOD工具控|國內第一家以裝備為報道的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