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C校验算法

基本原理及概念


CRC校验算法是在通信方面常用的一种差错检测的手段。原理是在将原始帧数据发送之前,在n个bit位的原始数据后面再加上通过特定运算得到的k位校验序列,组成新的帧再发送给接受端。接受端会根据原始数据后的校验序列再次进行特定运算,若结果正确,则接受;若结果错误,则丢弃。
CRC校验算法_第1张图片
我们将上面所述的k位校验序列称为帧检验序列FCS
特定运算为多项式模2运算。(我更喜欢将它理解为异或运算)

CRC校验算法的重点是如何得到这k位帧检验序列,以及如何进行检测运算。

算法



生成多项式

一般在数据传输之前,发送端与接收端会相互约定好一个除数(也是一个二进制序列,用来进行模2算法)。这个除数就是生成多项式。称为G(X),这个多项式的最高位和最低位必须为1。我们可以定义自己的多项式,也有规定好的。常用的有:
CRC8=X8+X5+X4+1(100110001)

CRC-CCITT=X16+X12+X5+1(1001000000100001)

CRC16=X16+X15+X5+1(11000000000100001)

CRC12=X12+X11+X3+X2+1(1100000001101)

CRC32=X32+X26+X23+X22+X16+X12+X11+X10+X8+X7+X5+X4+X2+X1+1
(100000100110000010001110110011111)

至于多项式与01序列的转换就不多讲了,二进制序列的位数就是最高次幂加1。


模2算法

模2算法不同于我们常用的算法,将其理解为异或算法会更加容易。不管是加法还是减法,记住一条规则:相同为0,不同为1。
如下面的例子:
CRC校验算法_第2张图片


计算帧检验序列FCS

理解了上面的两个概念后,计算FCS就好说了,下面以实例来讲解:
假设发送端与接收端约定好的生成多项式为G(X)=x4 + x +1。现要发送的原始数据为10110011,求出帧校验序列以及实际发送的帧数据。

  • 我们先将生成多项式转换成 二进制序列(除数)。假设为k位。
    例:G(X)=x4 + x +1。转换成二进制序列为10011。为5位。
  • 在原始数据后面补上k-1位个0。我们最后要得到的帧检验序列就是k-1位。
    例:10110011补5-1=4个0得到101100110000。
  • 利用补0得到的新序列除去我们约定好的除数(10011),即进行模2运算。设得到的余数为m位。若m = k-1。则该余数就为FCS帧检验序列;若m小于k-1,在余数前面补k-1-m个0。让其等于k-1。处理完后的余数就是帧检验序列FCS。(所以我们的FCS必须满足为k-1位,思考一下刚才为什么我们补k-1个0?)
    CRC校验算法_第3张图片

数据发送与接收检测

通过上面的算法我们已经得到了帧检验序列0100,那么将检验序列与原始数据相结合就是我们实际发送的帧数据了。

CRC校验算法_第4张图片

接收端在接收到这个帧数据后,会拿这个二进制数再次与约定好的除数相除,若余数为0,则数据正确;若余数不为0,则结果错误。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学习笔记,Linux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