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听杂感

1.现代的考试中一些办法原来是有来源的。现在,平时的考试往往要把名字密封上,异地判卷等等。其实,唐朝武则天时期,为了防止考官与考生串通作弊,发明了糊名法,宋代则全面执行了这种办法。糊名法,就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等信息用纸糊起来。这样的发明在当时是很伟大的创举。糊名法之后,还是有个问题,看不到名字,但是考官依然可能认得你的字,那怎么办,为了弥补它的漏洞,宋代科举又推行誊录制,考生的答卷由誊录官重新誊抄,校对官核对无误后,再将没有特征的复制品送达阅卷官面前。可以说,科举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这两个做法很关键,因为它们能最大程度地维持选人的公平和公正性。我们现在的高考制度也是这样,当然为达到目的,利用先进的技术可能比过去好上几倍,其实最终都是为了追求公平公正。

2.如何界定出身贫寒?

古时社会只分为两类人,能做官的士,和做不了官的民。所以古人想要逆袭,就只能去当官。做不了官,或者拿不到做官的身份,就不能算身份有所跃升。何炳棣认为,祖宗三代没有出现过一个生员的家庭,叫A类家庭;祖宗三代产生过一个或多个生员、但再无更高功名的家庭,叫B类家庭,这两类家庭,大致可以认为是贫寒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平民百姓要想摆脱贫困,通过科举进士无疑是一条途经。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范进中举更是把这种现象描摹的生动之极。通过科举制能改变一个家族,家族的兴盛和没落和能否科举进士有很大关系。旧时也随之出现了学校教育,所以说中国的学校教育也是历史悠久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听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