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坦然面对
最近,同学小何和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好烦呐。”
起因是,她有一份重要的文案出现了失误,领导很不满意,找她谈话。她吓得支支吾吾,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出了办公室门口,她忽然觉得自己今年的努力都白费了,加薪无望了。
这事儿成了她心里的扣结,每天起床睁开眼就开始琢磨,“怎么会出现失误呢,怎么这么倒霉呢,哎,完了,混不下去了……”,开车时变绿灯了要靠后面车嘀嘀提醒才能反应过来;平时最喜欢的饭菜没有胃口吃;回到家跟爸妈说话也是没好气儿。
最严重的是,连平时得心应手的工作也不能踏下心来做好了,频频出现差错,领导以为她是故意找事儿,对她的意见更大了。
可思来想去,她还是没想通,“心里好烦呐!”
我问她,“你这心里只装得下这一件事吗?”她摇摇头,“可是我总能想起这事,一想起来我就心烦,我就什么都不想做。”
以前,我在《天才与疯子》一书中见过“穷思竭虑”这个词,大概是这个意思,患者总想一些没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他们明知考虑这些问题毫无实际意义,但不这样考虑,就总是惴惴不安而无法摆脱。
很多人常常会在这种已经发生,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上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对解决现实问题却无济于事。
而真正理智的人,会云淡风轻地说一句“没什么”,然后竭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不是没有受到影响,而是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现实。
多年前,我看过一期主持人撒贝宁采访演员周润发的访谈节目。
在互动环节中,周润发自揭辛酸往事,当时他还在参加演技训练,那天早上他要送他的爸爸上山出殡,但晚上还要表演一场喜剧,必须要笑出来。
很多观众听了,既震撼又心酸,但是他却能笑着把这段经历讲出来,不得不令人叹服。
或许,这就是一位演员经过磨砺后积累的最大的财富。和他相比,我们那点烦恼又算的了什么。
如果我那位同学小何也能理智地处理失误,会不会有更好的结果呢?
文案出现了失误,坦诚认错,想办法尽力弥补;如果不能弥补,就踏踏实实把后面的工作做得出色一些,保证不再出现别的差错。
这样,后面随之而来的一切糟糕事或许都不会发生。
2
欣然接受
生活中,常常听人抱怨:烦死了,我怎么这么倒霉呢……其实抱怨的过程也浪费了很多精力,这大部分精力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
其实,生活中难免遇到烦心事,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生活中也有许多美好的事。这道理很多人都懂。只是,我们的理智往往很容易被坏情绪打败。
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
那些花了好久才想明白的事,总是会被偶尔的情绪失控全部推翻。似乎我们总是很容易忽略当下的生活,忽略许多美好的时光。而当所有的时光在被辜负被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
事实上,很多时候,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我们最初的反应,是抱怨“为什么倒霉的是我”,而看不到其它美好的事物。说到底,就是难以接受现实,所以常常把发脾气作为这种愤怒情绪发泄的方式。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名词:沉没成本。
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这类支出称为沉没成本。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教授举了个例子:“假设现在你已经花7美元买了电影票,你对这场电影是否值7美元表示怀疑。看了半小时后,你的最坏的怀疑应验了:这电影简直是场灾难。你应该离开电影院吗?在做这一决策时,你应该忽视这7美元。这7美元是沉没成本,不管是去是留,这钱你都已经花了。”
是的,7美元已经花了,不管是去是留,支出的“沉没成本”都不能再收回了。
扩大到我们的生活中,就可以理解为,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不论我们承不承认,事实已经摆在那里。
3
妥善处理
很多人以为把情绪发泄了,事情就可以解决了,却不知道这样会把自己推入更深的泥沼中。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
一位居民家住某立交桥附近,该立交桥每天车来车往,每到上下班高峰,车多路堵,而且现在又临近春节,一些司机在堵车时很不耐烦,经常鸣笛泄愤。每到高峰时段,立交桥上刺耳的鸣笛声此起彼伏,根本没办法休息。
记者观察发现,高峰时段路上车辆较多,有些拥堵。当路口信号灯变为绿灯,一辆小车启动稍慢了些,后面等候的一小型车辆按喇叭使劲催。随后,其他车辆也都纷纷疯狂鸣笛。
前面堵车,后车还在一个劲按喇叭,这样的做法不仅不会让道路通畅,反倒增加了噪音。网友纷纷评论:这是要起飞吗?前面已经那么堵了,鸣笛有什么用。
其实,司机在鸣笛的同时,自己也在生气。
心理学家发现,生气1小时造成的体力与精神消耗,相当于加班6小时。因此,生气其实是对自己施加酷刑。
况且,我们生活在处处需要交际的环境里,不懂得收敛自己的脾气、管理自己的情绪,其实也是缺少了一些对别人的尊重。
遇到糟糕的事情,别怕,你的面前有阴影,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一念一世界,调整好情绪,就能看到阳光。
今天,你微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