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朋友,你可知道为什么?

如果硬要给朋友之间渐行渐远的友谊一份标答的话,那我想直接引用冯仑常提起的那条最著名的人脉原理---“人的一生中交往的关系人是10-30-60:遇到危机的时候,能借钱的对象不超过10个人;经常打交道的,做点事的,不超过30人,这30人还包括前面说的那10个人;最外一圈是所谓的熟人,也就是打起电话来记得住这个人,而且了解他的背景,最多也就60个,这60个还包括了前面说的那30个。”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有选择性的跟一些朋友say goodbye是无可避免的小悲哀。

“朋友之间就应该'人走茶凉'。如果人走茶不凉,朋友陆陆续续地来,你就招呼不过来了。”(《伟大是熬出来的》)

很残忍吧,可真实的世界,尤其是只缺时间不缺资源的如今,本来面目就是这样。这是大家默许的价值观,言传身教,从出生那天起便耳濡目染,所以很久都没有人再专门拿出来大谈特谈了。

朋友之间,当“单向慈善”的成分大于“相互理解启迪,彼此帮助成长”时,弱势的一方付出多少忍气吞声、费力讨好都只能让自己的境况愈发窘迫。

如此说来友情跟爱情相差无几,精神层面的门当户对实在太不可或缺。“感情是由于情投意合,合则来,不合则去,人能够约束自己的是道德和责任,而非感情。一段感情能否持久与牢固,很大程度上是两人的博弈,势均力敌者方能走到最后。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的一点,很多时候,你以为是别人刁难了自己,其实往往是你成长跟不上别人的脚步罢了。你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对手,没有势均力敌来维持双方关系的平衡,感情能够起到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最牢固的感情,大都势均力敌》)

朋友的脾气有随和些的,也有高傲些的,但归根结底大都只是表象而已。真正的感情,从来不存在谁听从谁,谁主导谁这一说。风度翩翩才高八斗的胡适被他的小脚夫人江冬秀拿捏一生总为外人或悲哀或津津乐道,但要我看,能如此持久地被钳制住,必是生出了根深蒂固的了解与青睐。

有些话乍听刺耳,但我所推崇的平等自由从来不是消除价值观差异,而是在清晰了解这种差异的基础上,彼此互相接受的才可能成为朋友。

“当我谈企业管理时,你在搜索商场打折;当我谈职场资源时,你在八卦同事魅力;我说的笑话,你听不懂,我说的悲剧,你当笑话…”(《没有事业的女孩子》)“同一个层次上与自己相去甚远的人交流,简直是一件毁尸灭迹的灾难。浅层次的交往即使所处层次大相径庭,蜻蜓点水也不会使人厌烦;但当一个人想展开深层次交往时,回报率和愉悦感是她最看重的因素,而这两个因素,往往在层次相同或相近的人群中才能满足。”(《不是我冷漠,是你太弱》)

说到底,亲爱的渐行渐远的朋友啊,最终你生活里的一切,无论友情或者爱情,都得靠着自己实实在在地奋斗而来,并无法依靠你长相脾气工作家境等等一类浮于表面的转瞬即逝交换维持。你总要先找到自己,才能找到陪伴一生的那些人。

更何况,当你把我看作人脉而非朋友的那一刻起,就该清楚,“50块的人民币设计的再好看,也不如100块更招人喜欢。”(《所谓人脉:50元设计的再好看,也不如100元招人喜欢》)

你可能感兴趣的:(渐行渐远的朋友,你可知道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