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艾叶香包

21个艾叶香包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民谚道:“清明插柳,端午挂艾。”柳和艾,在古人心目中有祛病辟邪的功用。所以每年的清明、端午,一直流传着插柳挂艾的习俗。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有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村里人虽然不懂得药理,但都知道艾蒿能驱蚊虫、止骚痒。每年五月端午节,家家户户起早去田边路旁采回大把大把的艾蒿,挂在大门两旁、屋檐下。一直等到干透的时候,才取下放好,留着备用。

我家也不例外,采艾挂艾比包粽子还要重要。端午节当天,父亲总会天不亮就起床,拿着镰刀,推着架车,去离村很远的草甸子里割艾蒿。只因那里没人去采,长得又高又大。天微微亮时,父亲就推着满满一车带着露水的艾蒿回来了。他先将肥大的用红绳捆成几把,分别挂在大门和屋檐下。再把嫩绿的茎和叶分开,茎剪成一段一段的,晾晒;叶洗干净,或用开水焯一下,直接拿给母亲蘸酱吃;或放到大米里煮成米粥给母亲喝。

小时候的我很是不解:为何父亲这么偏心,只给母亲吃艾叶,却不给我们吃?于是,趁父亲不注意,偷偷地抓几片焯好的艾叶放到嘴里,淡淡的,涩涩的,苦苦的并不是特别好吃。母亲见状,笑着告诉我,父亲不知道从哪打听到,说是吃端午节早上带露水的艾叶能根治风湿性关节炎,他不忍心看着生病的母亲手指越来越不灵活,越来越疼。后来,病重的母亲整晚整晚睡不着,父亲就将晾干的艾蒿茎搓碎,做了一个艾蒿枕头。母亲闻着艾蒿淡淡的香味,枕着父亲的爱,竟然也能熟睡一阵子。

然而可恶的病魔最终还是战胜了父亲对母亲的爱,夺走了母亲的生命。送别那天,父亲将半块手帕放到母亲枕边,那里包满了晒干的艾蒿。那块手帕是母亲当年绣好送给父亲的,父亲留下一半,另一半带着艾香去陪伴母亲了。

自那以后,父亲痴迷上了艾蒿。有一年邻居从南方老家回来,送给父亲几个艾叶做的糍粑。父亲吃了一个,就被它给吸引住了。那绿莹莹的糍粑不仅色泽娇嫩,咬一口,淡淡的艾草香味,沁人心脾,回味悠长。于是,父亲央求邻居教他做艾糍。一年又一年,父亲做的艾糍越来越像样,味道越来越纯正,以至于到后来,每逢端午节,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父亲用艾蒿做的糍粑,而不是满街的粽子。

这还不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学会了用艾蒿养生。每次打电话都嘱咐我们,一定要坚持用艾蒿泡脚,可以缓解疲劳,具有保健功效;用艾蒿叶熬汁,然后稀释兑水洗澡,可除身上的小红疙瘩;他用晒干的艾叶,给我们每个人都做了一个艾叶枕头,安眠助睡……在“艾”面前,父亲俨然成了艾蒿的忠实粉丝。

现如今的端午节,父亲除了起早割艾、挂艾、晒艾蒿外,还将些许艾叶包在那半块手帕里,贴身放着,也会嘱咐我缝几个艾叶香包,小辈的孩子们一人一个,辟邪!一个挂在母亲住过的床头,思人!

我数了数,那床头已挂着21个艾叶香包……

(此文原名:“艾”在父亲心中)

21个艾叶香包_第2张图片
6.19日发表于《乌鲁木齐晚报》

http://epaper.xinjiangnet.com.cn/epaper/uniflows/html/2018/06/19/B02/B02_30.htm

你可能感兴趣的:(21个艾叶香包)